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知青岁月(1)汤头河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6-4 14:5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知青岁月(1)汤头河

汤头河的来历及含义


1970年我下乡到阜新县七家子公社毛岭沟大队。当时毛岭沟也叫“五一青年林场”。这里曾是原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北方树立的封山育林试点村。60年代前后毛岭沟曾是全国乡村植树造林的典范。他的“封山育林经验”和招束沟乡“治理坡耕地经验”知足山乡塔子沟村“河边造林经验”合称“三沟经验”,被推广为全国农村学习的样板。后来随着文革的开始和谭震林同志被打倒,“毛岭沟”和“三沟经验”同时消声灭迹了。
   
我在毛岭沟工作、生活了4年,不仅对毛岭沟而且对周边的村镇都很熟悉。毛岭沟北20里是汤头河、东10里是瑞应寺、南30里是清河门,大山的西坡是北票县的小塔子。当年这几个地方我的足迹都到过。从今天开始,以回忆那里的人和事,并探讨周边村镇名字的方式写些系列短文,以示对第二故乡的怀念和思恋。

                  
(一)

汤头河名字探源

   
毛岭沟北15公里是汤头村。村中有条南北流向的河,名“汤头河”。河东叫东汤村、河西叫西汤村。当时我曾问毛岭沟林场车老板周广顺(我坐他的车到公社办事,路过这里):
这里为啥叫“汤头”?
是村以河为名?
还是河以村为名?
此处是先有村,还是先有河?
周老板说:这里是蒙族村,“汤头”是蒙语,不知啥意?
   
现我据说文解字,通过对“汤”字的分析,汤头村是因河而名。因“汤”的本意是热水。从文字学上看“汤”字倒过来看,是个倒置的象形兼会意字。其左边的“氵”表示水,右边的“勿”倒过来看,便是勺中冒着热气之水的象形,其中的两“丿”表示热气。由此可知“汤头”不是蒙语,而是汉语:“热水”或“温泉”的意思。
可是汤头村现在并没温泉,汤头河水也不是热的?
我想这和承德的“热河泉”现在已经不热一样。可能是地下发生了地质变化。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老化的问题。
   
由“汤”的本意推断,我国地名中凡有“汤”字的地方都因热水而名,并都有“温泉”。
如辽宁鞍山的“汤岗子”、辽阳的“汤河”、绥中“汤上”、北京的“小汤山”和凌源、敖汉旗的“热水汤”等。
据此可知毛岭沟北3公里的“冷汤沟”和毛岭沟东4公里的“葫芦汤”过去也曾有温泉。不然其地名不会有“汤”字。(后来在《阜新市志》1中得到证实,十二台北的冷汤沟过去确实有温泉。后来凉了才叫~冷汤沟。)
由此可知”汤头河”早年流的是热水,汤头村是热水之源头。
”汤头”这个名字不仅是这一带人类历史变化的见证,同时还是这一带地质变化的见证。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c60e00100mjo9.html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知青岁月(2)瑞应寺

瑞应寺的故事

毛岭沟东约8公里是瑞应寺。瑞应寺俗称大佛寺,简称~佛寺。

关于佛寺的事我最早是听住在青年点隔壁,从瑞应寺还俗的王喇嘛讲的。

他说:瑞应寺是康熙时朝廷拨款,仿西藏布达拉宫建造的,历时30多年才竣工。建成后康熙帝亲书金匾“瑞应寺”,意“大清帝国理应祥瑞”。并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刻成,高悬大殿门楣。文革时被红卫兵砸碎。

他说瑞应寺盛时大小殿宇3000余间,有名喇嘛3600、无名喇嘛牛毛多。他还说:当时寺里喇嘛除讲经习武还为香客和附近村民看病疗伤。那时寺里喇嘛各个都有学问,很受人敬重。抗战时寺中喇嘛和当年少林寺一样也组成了喇嘛兵,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们这些喇嘛也为新中国的成立流过血、立过功。可解放后强行把我们赶出寺院,并把寺院改成了公社粮库!

关于佛寺的故事。青年点东邻人称王半仙的王大娘说:佛寺的喇嘛不仅会念经、算卦,而且能治病,什么肺病,胃病,接骨,手掐把拿,药到病除。特别是男女不孕症百发百中。女人不论老少只要进寺求子,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但必须在寺里独驻20天。她说:“大佛寺寺大,寺大佛灵”灵的就是专治女人久婚不孕,各保个,无不称奇!

她还说:大佛寺的大铜锅是从山西五台山定做的,往回运时到山海关卡住了,因锅比城门大半尺,门小过不来。没办法3000喇嘛一人一块砖立刻把城门拆了。锅过来后,3000喇嘛左手托泥,右手拿砖,立刻又按原样给垒上了(后来我到山海关旅游特意查看有无新印?别说真有!)。回来后往灶台上一放正好。

佛寺的灶台你说有多大?灶门中并排进去两辆柴车,互不相刮。做饭时车从灶门直接往里赶,到里边把柴火一推,掉头再把车赶出来。

并说:大佛寺的大锅,馇一顿肉粥需放牛、羊、猪各10头,大黄米1石,水1000挑子。但粥熟了并看不见大块肉。刷锅时得用梯子,不然人掉进锅里出不来。有道是:“大佛寺锅大,灶门更大”一点不假。

她还说:文革期间市里的红卫兵要铸一尊毛主席铜像。但从各家收来的铜太杂。于是把佛寺的大锅砸碎运走。现在解放广场那尊毛主席铜像就是用佛寺大锅铸造的。

我一同学说:老太太!这你可说错了。铸主席像的铜是矿务局总机厂仓库里的。哪是那口破锅?老太太说:佛寺的锅有神气。用那口锅铸出来的毛主席也必有神气!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c60e00100mm0v.html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知青岁月(3) 清河门(上)

清河门往事(1)

毛岭沟南10公里是清河门。有关清河门的事我最早是在毛岭沟听说的。那时我下乡在毛岭沟林场,晚上没事,又没电,我们几个知青经常围坐在煤油灯前,听饲养员老李头和炊事员老王头,给我们讲往事。

提起“清河门”老李头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清河门”的名字来自300年前的“柳条边”。关于“柳条边”他又说:清军入关后、特别是顺治帝迁都北京后,感到东北老家军事空虚,一旦有事首尾难顾。于是决定在东北老家仿照明长城修一道军事工程联通北京城,有情况以烟火为号。但这道军事工程并不像明长城那样用砖和土石垒的,而是用挖壕沟、筑土石墙和栽杨柳树的方法,历时10年方才建成。当时这道军事工程叫皇边、边墙、或柳边,后人叫它“条子边”或“柳条边”。后者有嘲笑它不如明长城坚固、不堪一击之意,是贬义。但清军建它不是为了御敌,而是为了侦查和通报军情。最先建的是西、南两道皇边。这两道皇边的起点都在今铁岭的开源。一条向西经今新民北、阜新南、由清河门去义县、西接山海关,直通北京城。向西这道叫西边,归奉天将军管辖。向南那道也从开源起,经满人老家新宾,西折到凤城,再南折到鸭绿江口的东沟(今东港市)。此线主要戒备朝鲜生事。向南这条叫南边。归盛京兵部管辖。后来向东又建一条。这条也从开源起,经四平、公主岭、长春南、吉林北到阿城(今黑龙江省啊城县)。这段主要戒备吉、黑一带生事。东道边归吉林将军管辖。同时东、西两道边也有戒备蒙东各部生事之意。因东道边是后建的所以叫“新边”,先建的那两道叫“老边”。

清军在这东、南、西三道近万里的边墙要道上共设20个边门。并在每两个边门之间便于瞭望的每个制高点上各建墩台一座,驻兵把守,有重大军情白天放烟,晚上点火,通报情况。我市的清河门就是这20个边门之一。这就是清河门名字的来历。原地名叫“浦草泡”,在今火车站东南6公里处。

后来康熙帝平了“三藩”,统一了中国,大清政权稳固了,“关外三边”也就废驰了。

当年沙俄入侵我黑龙江就是东道边首先发现并迅速把敌情通过西边传进京城的,康熙帝得此军情,立即调兵反击,很快打败了俄国侵略者,并逼沙皇政府与我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清初的“关外三边”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当时军事空虚的关东大地安然无恙,而且也有力地支持了关内清军主力放心大胆地向南征讨。为清廷较早地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今辽、吉、黑三省地名中凡有“门”字的地方都与清初“关东三边”有关。如我市的“清河门”和东百里的“白厂门”,再东百里的“彰武台门”,都是“清初三边”西边的边门所在地。抚顺清原县的“英额门”,新宾县的“旺清门”等,都是清初南道边的边门所在地。今长春东,吉林西的“石头门口”是清初东道边的边门所在地。据史料清初三边到嘉庆8年(即1803年)方才解禁。至今已废弃200多年了,但原三边沿线仍有多处遗址,有的地方不仅墩台还在,而且边墙和边壕仍很明显。如黑山、北镇和阜新三县交界的“白土厂门”墩台巍巍,10里可见。那又宽又深的边壕与殘墙清晰存在。清初的“关东三边”虽不如关内长城那样雄伟,但其浩大的工程也十分罕见、壮观。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知青岁月(4) 清河门(下)

清河门往事(2)

老李头讲完“清河门的来历”,老王头又讲起了“清河边门废弃后的事情”。他说:清河门地区是我市最早发现煤和最早开煤矿的地方。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蒲草泡村民在当地发现一种黑石头不仅易燃而且热度比柴草高得多。拿回家烧水、做饭、取暖特好用。随后当地、外地村民争挖此石。后来义县有个叫刘士俊的大财主霸占了这个地方,并在这里开起了煤窑。这是阜新历史上第一个煤窑。

半年后,乾隆帝听说此事,龙颜大怒,说刘老财在此开煤矿,惊动了他家祖宗陵寝,于是抄没其家财,将其发配到新疆伊犁,充当苦役。此后百余年无人再敢在这里挖煤,更不用说开矿了。

但,鸦片战争后,为了炼钢,制造枪炮、船舰,装备军队,光绪帝不顾祖上禁令,决定开禁,大肆挖煤。不仅办起了官窑,而且还鼓励私人开矿,同时还招商引资请洋人来此开矿。于是从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起,到民国和伪满时,清河门地区的官窑、私窑遍地开花、到处都是。

民国时清河门最有名气的煤窑是王鹤鸣七家子煤矿。盛时日产原煤70000斤。窑工数百人。每个煤矿都日进斗金。那时在清河门开煤矿的不仅本地人,还有外地人和外国人。大小煤矿星罗棋布。

随着煤矿的兴起,外来人也日益增多,关里关外的、山南海北的,那的人都有。与此同时清河门的集市也繁华热闹了起来。各种作坊、店铺、當铺、承衣铺、大车店、大烟馆、咖啡馆、吗啡馆、饭店、酒家和茶馆应有尽有。街上说书的、卖艺的、打把式、唱戏的、骑马的、坐轿的、挎抢的、挂刀的、卖儿卖女的、典妻卖妾的,还有青楼、妓院、老鸨子、大茶壶。妓院墙外天天有人扯着嗓子卖性药---钢枪不倒!(老李头插话:那时他常去)。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什么人都有。那时的清河门归热河省管辖,可比现在热闹多了。

但那时穷人的日子可不好过,哪年冬天都有冻死的。还有饿死的、病死的。下煤窑冒顶砸死的---用炕席一卷,大沟一扔,常见的事。中等户人家死人都买不起棺材,把家里大柜堵头打掉,人往里一塞,俩脚还在外露着,抬出去就埋了。再说那时死孩子多、文盲多、光棍多、讨荒、逃难、要饭的多。还是现在好!社会主义好。新中国好!

讲故事这位老王头祖祖辈辈是毛岭沟当地人。解放前家里穷,没结婚,60多岁孤身一人。成立人民公社后他到林场工作,并在林场吃住。林场领导因他年龄大了,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并每天给我们4个知青做3顿饭。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知青岁月(5)忆老王头

忆老王头

前文提到的那俩老头都是真人真事,这两位老人若活着约110岁了。当年和我们在一起时他们都在70岁上下。两位老人都是单身,特别是老王头始终单身一人。记得当年我见他可怜,从家回来给他买一斤杂瓣果子(8角钱,4两粮票)。因为此前闲谈时曾听他说:“已有40年没吃过杂瓣果子了”。开始他说啥也不要,后来接过去边吃边哭。他说:“我活这一生没人给我送过礼,你是第一份”。今想起来我还思念这位勤劳善良而一生凄苦的老人。

那时他每天早早起来给我们做饭。冬天早晨还给我们烧好洗脸水。老头没牙,吃东西费劲,我看着难受,但当时我爱莫能助。他啥时死的我也不知道。

记得夏天的一个夜间,他站在林场的院子里教我们几个知青认星星。哪颗是北斗星?哪颗是紫微星?太白星、牛郎星、织女星---一个一个,手指着告诉我们。以及天河什么季节调角?什么叫“天狗吃日、月”等。并告诉我们“三星”到那个角度是几点钟?还教我们白天怎么看天气?如何做到刮风下雨早知道?还有初到陌生地怎么辨方向等生活常识。老人虽不识字,但实践经验和生活知识不少。他教我的一些常识,至今有的还用得着。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知青岁月(6)杀猪记

青年点杀猪记

七十年代初,农村哪家杀猪都是件大喜事。特别是青年点杀猪更是稀奇的特大喜事。因那时绝大多数青年点,人吃饭都成问题,何谈养猪、杀猪!

但那时我们青年点有大小队干部关照,生活还算不错。不仅人吃饭不成问题,而且猪养的也不错。记得1973年阳历年前后,大队副书记白永贵来到我们点,说:“快过年了,你们养的那头猪也不小了。今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猪也不好喂,明天你们把猪杀了吧!从今天中午起就别再喂食了。不然明天杀猪时费事。”我们说:“可以。”因为这头猪是春天大队出钱给我们买的猪仔。现在大队干部让我们杀了,我们当然得答应。

第二天早晨我们还没起来,白书记就来到我们青年点,说:“今天不是杀猪吗!怎不早点起来?杀猪的、做豆腐的、做饭、做菜的,我都安排好了,马上就到。你们赶快起来!先烧水!我去抓猪。”说着他转身出屋。我从窗户见他向猪圈走去,赶紧起身穿衣,边扣衣扣边向猪圈疾走。(猪圈在青年点东房头10米处)目的是帮白书记抓猪,担心200来斤的猪他一个人抓不住。当我走到猪圈,见圈门开着,猪不在,白书记也不在。四处看看又没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到与猪圈隔壁的便所去找,这里也没有。但我发现蹲便时脚踏的那两块松木板少了一块。

半小时后见白书记手拿一木板,从西边把猪赶回来。猪回来后,杀猪的杀猪、烧水的烧水、做豆腐的做豆腐、切菜的切菜、买酒的买酒、借桌椅板凳、碗筷的各奔东西。各有分工,忙而不乱,因白书记早有安排。

一小时后,我买酒回来,还没进门就见大队书记的亲哥哥尤国喜和小队会计在外屋锅台上挤豆腐包。乳汁般的豆浆已经挤了大半锅。就在他们俩把那白白的、胖胖的、肥猪般的,豆腐包往后一拉的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横在锅口上那块松木板子中间部位赤、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很是奇怪!并感到那块板子有些面熟,好像在哪见过?便惊奇地问:“这板子你俩是在哪里拿来的?”他俩见我惊呀的样子,忙问:“咋啦?在门口拿的!”我指着被豆腐包磨出颜色的地方说:“你们看看!这是啥?”这时白书记见我们三人都非常吃惊的样子。走过来一看,他马上明白了,说:“这事都怪我!早晨我一开圈门,猪跑了。我一着急,从厕所里抓起一块板子就去撵猪,猪追回来后,我就把这块板子扔在门口了。准是你俩挤豆浆时,拿过来,架到锅上的。”会计说:“这咋办?”白书记镇静地说:“别吱声!这事就咱四个和烧火的知道。谁也不能说!要说,今儿这饭就没法吃了!做豆腐得提前一天泡豆子。如果把它扔掉,现泡豆子,晚上吃来不及了。”于是我们几个考虑当时生活那么艰苦,吃回豆腐不容易,就都同意保守这个秘密。(至今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秘密)

当晚吃饭时,大队全体干部,包括赤脚医生、兽医,还请来一位公社干部,和各小队正副队长、会计、记工员等,凡有点头面的都来了,加我们知青共50多人。大家推杯换盏,吆五喝六,好不热闹,直到半夜才散。临走时白书记让炊事员给杀猪的、做豆腐的和大队书记、公社干部每人割一条子肉。这顿饭吃了半拉猪,喝了40多斤酒,特别是那50斤豆的豆腐一块没剩!

今年“七。一”我随市委宣传部到毛岭沟参观、考察那里的封山育林的“三沟经验”时,又见到了当年那次主持杀猪的白书记---现在的老护林员白永贵同志。我问他:“当年青年点杀猪、做豆腐的事,你还记得吗?”他说:“就那次豆腐好吃!现在的豆腐怎么做,也做不出那个味!”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知青岁月(7)训驴记

训  驴  记

1971年,即下乡的第二年,大队把我和徐铁男(现沈铁阜段工作)、聂建华(现市石湾化妆品商行老板)、胡玉森(现海州露天煤矿工人)4人从青年点调到“毛岭沟林场”工作。初到林场我们4个同学自己打柴、自己挑水、自己磨米、自己做饭,一切自理。

一天我们为了吃饭,要碾谷子。碾坊就在林场院里西侧。铁男、聂子和胡玉森把100斤谷子和笸箩、簸箕等用具拿到碾坊,我到院子东侧的饲养棚里牵驴。饲养棚里有一大一小两头驴。大个驴是小个驴生的,2岁口,相当人20岁左右。小个驴是大个驴的妈妈,6岁口,相当人60岁左右。我考虑老驴年龄大,就解小驴的缰绳。这时饲养员老李头过来说:“小驴不会压碾子,你还是牵大驴吧!”我说:“老驴年龄大了,再说它刚压完磙子回来,让它歇歇。还是让小驴干吧!”饲养员说:“这小驴不会压碾子。除拉车,什么活也没干过。”我说:“不会干,让它学着干吗!哪有生下来就会压碾子的驴?农村驴不会压碾子怎么行?今天让它锻炼、锻炼!让老驴休息、休息!”老头见我非要使小驴,说:“不信,你就试试看吧!”

我把驴牵到碾棚,向往常用别的驴压碾子一样,戴上套包子、挂上绳套、戴上蒙眼,喝一声“驾”,它就走。可这驴怎么吆喝也不走,打它屁股它也一动不动,推、拉都原地不动。没办法我们只好用拳头使劲打它屁股。打疼了,它才迈一步。再打一下,再迈一步。若不使劲打,它就站那不动。我们四人一是为了尽快碾谷子,好吃晚饭。二是为了教育、训导这小驴一下,让它早日学会压碾子,做个全面发展的多功能的驴,以便能帮助和代替它老妈---那头老驴,多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减轻点它老妈的劳苦。于是我们四个每人找来一条棍子。

碾房是正方形的,约10余平米。中间是碾子,碾子外是蒙着双眼、披挂绳套站着一动不动的驴。我们四人各持木棒,四个墙角一处一个。离驴最近的铁男先向驴喊一声“驾!”,见它无反应,照屁股就是一棒。驴挨这一棒向前窜了一步,便立正不动。可它向前窜这一步恰好走到站在下个墙角的胡玉森面前,胡对它又大喝一声“驾”,它还是没有反应,无动于中,于是照它屁股又打一棒。驴挨这一棒又向前迈了一步,正好停在聂建华面前。聂见喊“驾”不管用,又是一棒。我见这驴不听吆喝,不打不走,于是决定四个墙角每人依次照喊、照打。停在谁面前谁负责。这驴不停地挨打,就不停地跑。跑着、跑着,感觉没人打了,它就偷停。可它每次偷停都会挨更沉重的棒打。可能这驴感到只要猛跑就不挨打,于是它奋力向前跑。几秒钟就转一圈。拉得碾砣跳脚蹦,咚咚响。突然“咔嚓”一声,碾盘中间那根立柱被拉断了,随后“咕咚”一声,近千斤的碾砣从碾盘上滚落到地上。碾框也散架了。还好,即没伤着驴腿,也没伤人。但碾子坏了。近千斤的碾砣掉在地上,光溜溜的我们也抬不动,再说中间那棵柱子断了,碾框也拉碎了,碾脐子也掉了,抬上去也不能再用了。这次训驴和碾谷子只好做罢。我们把谷子重装起来,轮流扛到粮米加工厂。

后来碾子修好了。我们把碾子两边的脐子釘紧,又把这驴牵到碾棚。上套、蒙眼后并骑上两个人,一个人在后边,边喝“驾”,边追着打。这回什么也不压,只是空转。1小时后,终于把这驴训服了。这回不论谁,只要喊一声“驾”,不用打,它就疾步前行。同时不论谁,只要喊一声“余”,它立刻停下。

过后饲养员说:“你们这几个小子可真能琢闹。以前这头犟驴,只听周老板一个人的,其他人谁让它干啥也不干,所以这几年除拉车,它啥活也没干过。这回可好了,让你们给收拾的听话了。以前它不仅不干活,而且有时还咬人。有好草、好料和它妈抢吃。动不动还撂蹶子,踢它妈。可牲口了!这回不仅懂人语了,也文明、勤快了!”。我说:“它勤快了,干活多,体力消耗就大,您老人家一定要让它吃好、喝好,休息好。筛草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让草中有沙子和草根子。有时间放它到外边遛遛,跑两圈,吃点青草。有什么病提早发现、提早防治。驴是我们林场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主要劳动力。驴与人同理,让它多劳多得,劳逸结合。”

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是林场的车老板子怕更换他,不让他再赶车,因此几年来他一直用“宇宙语”和驴说话,故意不让驴懂人语。以致这头驴几年来除拉车啥活也不会干,并挨了许多冤枉打和骂。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知青岁月(8)借牛杀驴

借牛杀驴

1970年8月25日我下乡到阜新县七家子公社毛岭沟大队横道子小队。大约下乡月余,时至金秋季节,生产队长领我们几个知青在生产队后院的场院里干接车的活。即把车从地里拉回来的玉米棒和高粱头缷下来,在场院里晾晒。

时近中午一辆辆满载而归的马车、牛车、驴车拉着丰收的果实陆续开进场院。好一幅秋收大忙的喜人景象。这时一辆驴车拉着满满一车金光闪闪的玉米棒,缓缓地停在先它到达的牛车旁。车还没完全停稳,只见它左侧那头老黄牛头一低,然后猛一抬,茶杯粗的牛角全部顶进站在它右侧那头前套驴的肚子里,把那驴顶的两个后蹄都离了地。因我离的近看的清,那牛角刚拔出来时角上油糊糊的,似乎还冒热气。当时我见驴肚子被顶的部位并没有洞,但有鸡蛋大的一块毛略见湿。

车老板见驴被顶了马上把驴套解开。这驴虽被牛顶了且很深,但它并不象鸡、狗、猪那样狂呼乱叫,一点反应也看不出来,只是原地踏步。几分钟后,被顶的部位露出一个发白的东西,我想这肯定是肠子,于是立刻摘下帽子捂住那个地方,以防受风和肠子冒出来。当时我想趁时间短,肠子刚露头,赶紧给驴包扎上或给缝合上。可是社员们都停下手中的活看热闹,无人过来帮忙。这时我通过捂驴肚子的手感到驴的肚子正在抽搐,并感到驴血已经湿透了我的帽子,有热乎乎,粘呼呼的感觉。这时场院里的我和驴成了众目睽睽的对象。捂了一会我胳膊都酸了,但不敢撒手,怕一撒手驴肠子冒出来。就在这时生产队长让我撒手。我不明白啥意思,仍紧紧地捂着。队长又用手比画,示意我撒手,离开。我既不理解又不情愿地把手移开。撒手后我首先看到的是我那顶好不容易弄到的绿军帽顶部已被驴血染红,同时看见驴肚子伤口处露出来的青白色肠子渐渐外涌。

我撒手后这驴慢慢地向场院外走去,我在它身后跟着,这驴出了场院,向生产队院里的饲养棚走去,它蹒跚地走到它平日吃草的石槽前,看了看饲养员给它备好的午餐---草料,但一口没吃,转身又往回走。这时它肚子里的肠子已露出一尺多长,而且是双折着的。肠子没破、没漏、很光滑,直径寸余,呈青白色,好像一条双折着没煮熟的血肠。由于肠子里有东西,有重量,它越走动肠子出的越多。我不忍心看下去,上前一步拉住驴,欲把漏出来的肠子塞回去,可有人拽我的后衣襟,制止了我。后来坠出来的肠子耷拉到地上,并粘上了土面和草叶。再后来它在前面走,肠子在它身后的地面上托拉。一脚没走好,后腿踩上了自己的肠子,身子向前一移,这一下又把肚里的肠子抻出一尺多。没走两步又踩上了,这下可能除了食管都出来了,也可能抻到了腔内其他器官,一个趔趄倒在地上。

这时队长向围观的人群喊:“二牤子!回家取刀去!趁热把皮扒了!驴头归你了!下午你别上山了!”

那天下午我听有人议论:“二牤子割驴头时,从前腿畔处就下刀了!前腿以上都算驴头了!”。事后有个社员对我说:“我们农民生活苦,不年不节吃不上肉。杀只羊每家分不到多少肉。牛、马、驴等大牲畜属生产资料,上级不让杀,杀了犯法。今天好不容易遇上牛顶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谁不想吃呀!眼见就要吃肉了,可你去救驴!你若把驴救了,大家吃什么?其实救那驴很容易,只要用一布条,围腰系上就可。不用上药,几天就好。你不知道怎么办,还偏去救。你的心到挺好,但大家到嘴的肉没了!”听了这话我才明白,怪不得开始我救驴时没人上前帮忙!后来又有人拉我后衣襟!原来我的行为与贫下中农想法不一致!当天晚上青年点也分到几斤红森森驴肉。从那天起至今我一看见红森森驴肉心里就难受、难过。难受、难过的不仅是那驴,还有那件见死不救的事!

当时我想这驴自“上套”以来,一年四季起早贪黑,为生产队种地、拉车。为社员磨米、压面。重累苦险的活肯定没少干,稍有待慢或不对人的心思还要挨鞭子。可到它临危之时社员们本有办法轻易救它,但却不救,眼睁睁地看它惨痛地死去。这种借牛杀驴,吃肉的行为,太阴损、残忍、无情!

今天想来,人若穷到一定程度,大概就顾不得礼仪、廉耻、和仁爱了!这可能是生活条件使然。如果当时人们象现在这样吃、穿有余,酒、肉不断,那头驴肯定死不了。就是死,人们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它那样惨痛地死。

由此可知,若想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国人行仁义、懂友爱、讲廉耻,必须从改善民生入手,从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开始。否则我国穷人太多了,那是既可悲又可怕的事!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c60e00100n07x.html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知青岁月(9)捉鬼记

青年点闹鬼记

1970年我市初中毕业生除少数留城外,绝大多数都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走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8月25日我们六中四班12名男女同学被分到阜新县七家子公社毛岭沟大队插队落户。可人到了,房子还没建。于是大队干部把他们的办公室(一个正房7间,厢房2间,数百平米,很不错的大院)腾出来,让我们9名男同学居住。把3名女同学安置在附近的社员家。但做饭、吃饭都在大队部---即男同学的住处。

大约过了一个月左右,我们9名男同学每人都不止一次听到社员们以关怀的口气询问“你们晚上害怕吗?”,“夜里你们屋里有动静吗?”,“你们真的没听见一点动静吗?”。同一个话题,不同的人反复问,令我感到奇怪。我想可能这房子有什么问题?

一天我们把常打听这事的王大仙的儿子王玉和(他比我们略大几岁,身材很壮)叫到屋里。问他总问我们晚上害不害怕?怎么回事?开始他不说。于是我们9个人一齐上手,把他按在炕上扒他裤子。他被逼无奈只好实说。他说:“你们这屋死过人,闹过鬼。”在你们来的前两天大队干部特为这事给社员开过会,说“谁若说出去,把学生们吓跑了,谁就是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坏分子”。所以我们谁也不敢说。我告诉你们,可千万别说是我说的!他说:前两年有人说3队的沙粉匠(此人乃毛岭沟为建粉坊从河北省唐山市丰任县引进的技术人才)是国民党特务,红卫兵把他抓来,吊在这屋的过梁上打,就在这屋给活打死了。说着他指着地当中梁砣上边小墙上一拇指粗的小眼说:就是在这个眼里窜的绳子吊打死的。从那天起这屋就开始闹鬼。同时从那天起,大队干部就没一个人敢在这屋值夜班。白天一个人都不敢办公。老书记潘永富不信邪,抱着半自动步枪在这屋值班,半夜忽听房顶唰唰响,并伴有哭声,吓得他朝房顶放两抢,最后还是吓跑了。从那以后黑夜不仅没人敢在这屋值班,就是一个人进这院子都不敢。

他还说:解放前这院子是霍家老宅。不知何故1948年他家男女老少连死九口,吓得不敢在这住,搬走了。解放后共产党不信邪,在这原址上建成了大队部,就是这个院子。再说这屋的梁砣是从老坟地放的一棵沙榆树。坟地的树做过梁有邪。可有人不信。后来老沙不就死在这棵沙榆砣底下了!

听了他的故事,我们哈哈大笑。化民(现辽宁省人大代表,辽宁超懿工贸集团董事长-阜新热电厂老板。)说:“都说这屋夜里有动静,我们咋一次没听见?都是恋老婆不愿值班编造的借口!”我说:“沙粉匠一个人死这屋就有鬼了?!我们六中就在“万人坑”脚下,那里有数千具死难矿工的白骨,其中还有活埋的。抗日英雄苑九占也被日本人用刺刀捅死在那里,死那么多人都没闹过鬼?偏这里死一个人就闹鬼?再说医院的病房,哪屋没死过人?怎么都没闹过鬼?”

这时心细的徐铁男(现沈局阜段工人)说:“咱这屋还真有点怪事!你们想想。咱来这一个多月了。吃完饭谁刷过碗?可每天早晨碗盘都是干净的!怪不怪?”聂子(现石湾化妆品老板)说:“可能是玉帝看咱命苦,派七仙女给咱刷的吧!”

王玉和听我们这么一说感到更神奇了。于是越传越玄。有人说:这帮学生里有大命人。连七仙女都天天给他们刷碗。有说:这帮人中有恶人,能镇宅。有说:根本就没鬼,都是自欺其人!

后来一天半夜我们真的听见了动静,而且声音还不小。出去一看,原来是头驴,在外屋啃我们储存的冻白菜。我们把这驴拉进屋,在两间房子的屋地上,9个人抢着骑,从脖子到尾部最多骑6-7个人,把驴压的趴下起来,起来又趴下,差点祸害死。此后它再也没来过。

事后有人说:生产队的马、牛、驴、羊晚上都关在圈里,个人家又不许养驴、马等牲畜。哪有散驴夜进你们青年点?那驴就是鬼。让你们给吓跑了。

后来一天夜里我起来撒尿,一开里屋门,见一黑影从外屋内向外跑去。我立刻掉头回来把大家叫醒,并把所见说与大家。化民问:“长啥样?”我说:“天太黑,没看清,跑得很快,一闪就没了,而且没声”。化民说:“大家起来,把衣服穿好。都找个应手家伙,准备抓鬼!”大家一听有“鬼”,而且还要“抓鬼”。急的找不着火柴,煤油灯也点不着了。于是大家摸黑穿衣。有人急得找不着裤子,有的还穿反了。方铁光(现高德矿工人)说:“抓,不如打。万一抓不住,咬手,跑了怎办?先打残了,然后抓。如果把鬼抓住送到北京博物馆去,兴许还能得点奖呢?”大家说对。于是有的拿锹、镐,有的拿镰刀,有的拿棒子。找完家伙,熄灯静等。约1小时忽听外屋有响动。这时毛秃(现清河门矿工人)说:“别打了!可能是七仙女给咱刷碗来了!要打你们打,我不打!于是大被蒙头假装睡觉”。

化民拎把菜刀在前,我握把镰刀在后,大家各持家伙紧随我俩身后。刚一开里屋门,化民举手向外就是一刀,噹啷一声,菜刀砍在外屋的门框上(外屋有个破门,关不上。)。我怪化民说:啥也没看见,干嘛乱撇刀?他说看见了,好像一条狗,我砍高了,没砍上!

说着大家齐到外屋查看,啥也没有。化民说:若是狗,还能来。咱们回屋等着。约过1小时,外屋果然又有动静。我们一开门,又跑了。但这回我们看清了,确实是狗,而且是两条半米多高1米多长的狗,一黄一黑。原来这两条狗天天到我们外屋的锅台上舔我们放在锅里的碗盘子。到此我们才明白,天天给我们“刷碗”的既不是“七仙女”,也不是“鬼”,而是两条“义务劳动”的狗。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c60e00100n4o6.html

顶部
浪花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6
UID 1003
精华 0
积分 11224
帖子 1187
威望 272
金钱 8665
贡献 3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22
状态 离线
知青岁月(10)UFO从我头上飞过

UFO从我头上飞过

1972年深秋的晚上,我们毛岭沟林场5名知青从北票县莲花山公社回毛岭沟林场。约晚10时左右我们正艰难地行走在帽子山东坡海拔500余米(据军事地图该山海拔607米)蜿蜒起伏的羊肠小道上,突然由帽子山西边过来一片白光,把漆黑的山坡照得雪亮,连脚上的鞋带和路边蒿草颜色都十分清晰。我们几人不约而同地抬头惊看,见距我们头顶大约30米左右有大半个篮球场大小发光的云团从头顶向东飘去,时间也就几秒(无声)。白光过后眼前漆黑一片,寻着白云向远处看,那团荧光色的云匆匆而匀速地向东(市区的方向)飘去,1分多钟渐行渐远,越来越小,不见踪影。

这事虽然过去40多年了,但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而清晰,因为那天夜里月明星稀天空特别晴朗,没一丝风,也没一点云,突然从我们头上飘过一片荧光色的云彩,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实在太奇怪了!

当时我们谁也不知道世上有UFO和飞碟的事,以为是一片白色的云团从头上经过,今想起当时所见的白色云团很可能就是UFO。不然夜里10点多,云彩怎么会发光呢?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7 22:37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7222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