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谭嗣同在甘肃
王老五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1 进步奖2 进步奖5 灌水英雄奖
UID 1124
精华 1
积分 3692
帖子 816
威望 149
金钱 196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2-27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8-23 13:05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谭嗣同在甘肃

谭嗣同在甘肃
文/李元辉
(2014年7月18日《甘肃广播电视报--武威周刊》登载发表)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 1898年参与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在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他曾经五次来到甘肃,前后共计11年时间,留下了大量歌颂甘肃风物的诗篇,而在甘肃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也造就了他豪气纵横、坚强不屈的的性格。



1877年,陕西巡抚谭钟麟向左宗棠推荐时在朝廷户部任职的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谭继洵遂由京官外放,补授甘肃巩秦阶道,加二品衔。光绪四年(1878年)夏,十四岁的谭嗣同陪父赴甘肃任职。他们经洛阳,入函谷、潼关,到达陕西。当时西北大旱,天气酷热,暑气逼人,加之疠疫蔓延,好多随从中暑病倒,宾幕死者二人,而赶车挑担之奴仆,死者达十余人,最后连谭继洵也染上重疾,卧病陕州。幸有谭继洵之宾幕刘云田的精心照顾,谭继洵才得以治愈重疾。秋天,一行人到达兰州,后又回转至天水。此次西北之行,历尽艰辛,不仅令少年谭嗣同眼界大开,而且也增强了战胜苦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谭嗣同第一次来甘肃,那一年,他十四岁。

谭嗣同随父亲到天水后,便在道署里安心读书。在谭继洵的心中,让儿子通过科举考试走上 “正途”,才是出人头地之正事。他感到在天水一时探访不到名师,便致函湖南浏阳著名学者涂启先,希望聘请他教读谭嗣同。涂启先回函答应之后,为了不耽误学业,公元1878年秋,刚到天水不久的谭嗣同,便又匆匆启程回湖南浏阳,受教于涂启先先生门下,开始学诗。



光绪八年(1882年)初,十八岁的谭嗣同在家乡湖南应乡试落第,返回天水,这是他第二次到甘肃。谭继洵对他落第之事非常生气,一面严加谴责,一面督促谭嗣同专心揣摹制艺时文,以便将来参加乡试。而谭嗣同对猎取功名的八股文毫无兴趣,十分厌烦枯坐书斋死读书的生活。他希望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增加阅历,开拓视野。

这年春天,谭嗣同赴兰州,并填词一阕,即《望海潮·自题小照》。谭嗣同留存至今的诗作共二百余首,但这首词却是他一生之中留给后世的唯一一首词作。他说自己“性不喜词,以其靡也。忆十八岁作《望海潮》自题小照云……尚觉微有气骨。”又说“惜嗣同于词学全未究心,既不作,亦不读”。不管如何,他毕竟给我们留下了一首词,虽然绝无仅有,但毕竟不同凡响。其词云: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波,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旧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酒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这首词,上阙写春帆细雨中远来西北绝塞,点明自己已经十八年华,下阙写对影自鉴,抒写自己拔剑高歌的豪情壮志。谭嗣同保留了这首词,他的自我认可是“尚觉微有气骨”。“气骨”者,气概风骨之谓也,尚气任侠忧国忧民的谭嗣同,是不屑于躲在象牙塔里作寒虫之鸣的,他的志士情怀英雄气魄,发而为“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的豪唱。

这年冬,谭嗣同返回天水。在天水时,谭嗣同有意磨炼激励自己,常带着仆从私自出走附近的边塞。下面这是嗣同在西北的生活片断二则,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他的胆略与豪气。其一:

“嗣同弱娴技击,身手尚便,长弄弧矢,尤乐驰骋。往客河西,尝于隆冬朔雪,挟一骑兵,闲道疾驰,凡七昼夜,行千六百里。严谷阻深,都无人迹,载饥载渴,斧冰作糜。比达,髀肉狼藉,濡染裤裆。此同辈所目骇神战,而嗣同殊不觉。”

其二:“嗣同闲至军,皆橐鞬帛首以军礼见,设酒馔军乐,陈百戏。嗣同一不顾,独喜强云田并辔走山谷中,时私出近塞,遇西北风大作,沙石击人,如中强弩。明驼咿嚘,与鸣雁嗥狼互答。臂鹰腰弓矢,从百十健儿,与凹目凸鼻黄须雕题诸胡,大呼疾驰,争先逐猛兽。夜则支幕沙上,椎髻箕踞,掬黄羊血,杂血而咽,拨琵琶,引吭作秦声。或据服匿,群相饮博,欢呼达旦。”

后来谭嗣同与友人论及此时,仍抑制不住驰骋边塞之豪情:“飞土逐肉,掉鞅从禽。目营浩罕所屯,志驰伊吾以北。穹天泱漭,矢音敕勒之川;斗酒纵横,抵掌游侠之传。戊己校尉,椎牛相迎;河西少年,擎拳识面。”



光绪九年(1883年)春,谭继洵升任甘肃按察使,十九岁的谭嗣同又陪同父亲到兰州任职。不久,谭嗣同赶赴湖北,于四月初三日与长沙宿儒李篁仙长女李闰结婚,婚后不久便赶回甘肃,这是他第三次到甘肃。

回到兰州,谭嗣同潜心读书,同时也写下了大量诗歌。诗歌《夜成》就写于其在兰州读书期间,其诗云:

苦月霜林微有阴,灯寒欲雪夜钟深。此时危坐管宁榻,抱膝乃为梁父吟。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摊书兀兀了无睡,起听五更孤角沉。

八月下旬,谭嗣同漫游陇原大地,来到会宁,在县城逗留二日,于驿馆留联句“最是凄凉乡梦醒,卧听老马啮残刍。”然后北行上白草塬,并作五言律诗一首:

“白草塬头路,萧萧树两行。远天连暗雪,落日入少黄。石立人行瘦,河流衣带长。不堪戎马后,把酒唱伊凉。”

光绪十年(1884年),二十岁的谭嗣同一直陪父亲居兰州。他闲暇之余,探古访幽,写下了许多诗句。如他来到兰州庄严寺,不禁为寺院的幽静而叹惋,感慨之余,遂写下《兰州庄严寺》一诗:

“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荫。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

又如他在游赏王氏园林后,题写了《兰州王氏园林》一诗:“幽居远城市,秋色满南郊。野水双桥合,斜阳一塔高。天教松自籁,人以隐而豪。为睹无怀象,苦吟深悔劳。”

此外,他还与狄道(今甘肃临洮县)李景豫,交往甚多,诗文相互唱酬,留下了不少佳作。

谭嗣同对兰州情有独钟,他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准确的说明了自古以来兰州城在西北的战略地位:“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



光绪十一年(1885年)春天,二十一岁的谭嗣同回到湖南浏阳。这年冬天,他离开湖南再赴甘肃,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春天抵达兰州,这是他第四次到甘肃。谭嗣同居留兰州,以光绪十二年(1886年)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年为久,他的父亲谭继洵就在此期间升任甘肃布政使。

在这两年之中,谭嗣同随父住在甘肃布政使署。布政使署有一后花园,曾名“望园”、“若己有园”,经谭嗣同父亲重修后,题名“憩园”。园内有亭、台、楼、树、假山、水池,花木郁郁葱葱,尤以牡丹惹人喜爱。谭嗣同闲暇之时很喜欢在园内观赏景致,并常撰联语,遍贴园中。据他自己回忆,贴于“四照亭”的联语是:“人响镜中,被一片花光围住;霜华秋后,看四山岚翠飞来”。贴于“天香亭”的是:“鸠妇雨添三月翠;鼠姑风裹一亭香。”贴于“佳夕楼”的是:“夕阳山色横危槛;夜雨河声上小楼”。他面对憩园之景,也常写诗抒怀,现在看到的,有他的一首七绝《甘肃布政使署憩园秋日》:“小楼人影倚高空,目尽疏林夕照中。为问西风竟何著,轻轻吹上雁来红”。

此外,他还留存有《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二篇》,其一为:“作赋豪情脱帻投,不关王粲感登楼。烟消大漠群山出,河入长天落日浮。白塔无俦飞鸟迥,苍梧有泪断碑愁。惊心梁苑风流尽,欲把兴亡数到头。”其二为:“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西人转饷疲东国,南仲何年罢朔方。未必儒生解忧乐,登临偏易起旁皇。”

光绪十四年(1888年),24岁且年轻气盛的谭嗣同来到了平凉。在平凉,他登上了崆峒山。崆峒的翠峰、奇石、松涛、云海,无不激发着这位青年才子的诗情。他在七律《平凉崆峒》中写道:“斗星高被群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画开天路岭为门。松挐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从崆峒归来,谭嗣同余兴未尽,又游览了平凉城北的柳湖。柳湖水天一色,其湖中柳,柳中湖的美景,又一次激发了谭嗣同的诗兴,他欣然留下了《自平凉柳湖至泾州道中》的壮丽诗篇。时光如流水,转眼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这首诗仍镌刻于石碑上,以供游人欣赏。诗中写道:“春风送客出湖亭,官道迢遥接杳冥。百里平原经雨绿,两行高柳束天青。蛙声鸟语随鞭影,水态山容足性灵。为访瑶池歌舞地,飘零黄竹不堪听。”展示出了风光秀丽、旖妮动人的平凉柳湖。

这年夏,谭嗣同回湖南老家,临走之前,看着关山万里,他写下了《别兰州》一诗,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豪迈情怀和凌云壮志。他在诗中吟唱道:

“前度别皋兰,驱车今又还。两行出塞柳,一带赴城山。壮士事戎马,封侯入汉关。十年独何似,转徙愧兵间。”



光绪十四年(1888年)冬天,谭嗣同第五次赴甘肃,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春抵达兰州,但由于上京师应试,不久便离开兰州,从此,他再也没有来过甘肃。但甘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已经深深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五次来甘肃,前后11年时间,使他对于甘肃城邑风物有着深厚的感情,且看他写的《陇山道中》:“大壑宵飞雨,征轮晓碾霜。云痕渡水湿,草色上衣凉。浅麦远逾碧,新林微带黄。金城重回首,归路忆他乡。”

离开甘肃的那一年,谭嗣同二十五岁,也在那一年,其子谭传铎生于兰州,但第二年竟夭折了。十一月,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升任湖北巡抚,至此全家离开了甘肃。

从谭嗣同1878年第一次来甘肃,到1889年离开甘肃,期间5次来甘肃,前后在甘肃长达11年之久,他的足迹遍及陇东、陇南、兰州、河西等地。几次西北之行,造就了谭嗣同勇于任事,从容面对苦难,纵横不羁之性格。他到达北京之后,就走上了另外一条轰轰烈烈的人生道路,直到慷慨赴死。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755e430101eegh.html

顶部
晓来曲详
楼客




UID 18761
精华 0
积分 507
帖子 46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况复布
楼客




UID 19062
精华 0
积分 551
帖子 50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好啊,,不错、、、、  

顶部
5头5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683
精华 0
积分 1031
帖子 93
威望 0
金钱 8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10-23
状态 离线
真的有么  

顶部
浙东学派龙殿
楼客




UID 16372
精华 0
积分 485
帖子 44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慢慢来,呵呵  

顶部
deh4981
秀才
Rank: 2



UID 3963
精华 0
积分 1297
帖子 108
威望 0
金钱 8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鸱虎吻七兵
楼客




UID 10837
精华 0
积分 583
帖子 53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谢谢哦  

顶部
汽船渠答
楼客




UID 17713
精华 0
积分 441
帖子 40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谢楼主

顶部
凤髻畅畅
楼客




UID 11524
精华 0
积分 551
帖子 50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回复一下  

顶部
拟熬汲
楼客




UID 16171
精华 0
积分 551
帖子 50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0 13:0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4997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