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保加尔人历史
白君子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2
UID 1160
精华 0
积分 2925
帖子 642
威望 88
金钱 167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5-20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9-1-8 10:59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保加尔人历史

从地缘关系上看,匈牙利这面立足多瑙河中游的“基督教之盾”,所庇护的主要是建立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的,日耳曼——天主教世界。至于身处东地中海的拜占庭帝国,要是也想有面“盾牌 ”,帮助抵御来自南俄草原的压力,也可在多瑙河下游,建立一个信仰东正教的缓冲国。当然,以拜占庭帝国所奉行的东方集权体制来看,初衷肯定是希望有一支政治、宗教上都服从自己的边缘民族,帮助自己固守北方边境了(而不是让其单独建国)。

在拜占庭所面对的诸多边缘民族中,从中欧森林中走出来的斯拉夫人应该是最适合承担上述任务的民族。公元6世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后,斯拉夫人开始在欧洲地缘政治舞台上,承担新的“ 蛮族”角色。大量斯拉夫部落,从中欧平原向多瑙河中游地区迁徙。公元7世纪,斯拉夫人开始向巴尔干半岛北部山地,及多瑙河下游扩散。对于以罗马继承人自居的拜占庭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只不过之前罗马所面对的,是日耳曼人罢了。

将愿意服从自己管理的边缘民族放入边境地区,以抵御更加“野蛮”的边缘民族入侵,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是通行的做法了。日耳曼人就曾经长期承担这样的角色。不过这样做的负面效果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容易在边境地区形成半独立的、有别于主体民族的“自治区”。在帝国控制力下降时脱离中央政府的管控,甚至反客为主、觊觎中央政权。然而问题在于,决策者并非看不到这点,而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将一部分入侵者变成帝国边境的守卫者,技术上可以起到“以夷制夷”的效果,减少中央政府的资源投入。

从战略层面来看,北线并不是帝国经营的重心所在。拜占庭所面临的主要压力,始终还是来自东方(萨珊波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因此帝国会更倾向于吸收部分斯拉夫人,乃至游牧民族加入军队,并让他们出现在东方战场上(而不是与他们的同族对抗)。这样做的话,地缘政治风险要更小一些。不过对于拜占庭来说,这样的做法,本身并无助于缓解北方压力。换句话说,斯拉夫人在巴尔干半岛北部的渗透,终究还是会影响到帝国安全的。

从地缘关系上来看斯拉夫人在巴尔干半岛西北山地,乃至潘诺尼亚的渗透,并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威胁,他们在这一地区所威胁到的,主要是意大利半岛的安全。不过迁徙到多瑙河下游的斯拉夫人,就必须允许足够的重视了。因为多瑙河下游,到君士坦丁堡之间,并没有足够的障碍。不管是斯拉夫人还是游牧民族,都有可能直接威胁到帝国中心的安全。当然,拜占庭帝国还是可以用“ 以夷制夷”的手段,让斯拉夫人和游牧民族互相牵制,以缓解自己的北方压力。问题是,在“三国杀”局面里,组合永远不会只有一种。从平衡角度看,两股相对弱势的力量,反而会更容易结盟。

让拜占庭人最担心的局面,出现在公元7世纪末。多瑙河下游的斯拉夫人和一支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保加尔人,结合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保加利亚”。当然,这个所谓的“结合”,最初肯定是经历了一番博弈的,只不过双方很快就发现,基于所处的地缘位置,只有联合起来、取长补短,才有机会在这块“四战之地”生存下来。

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结合的案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日耳曼入侵西罗马时期,日耳曼系的 “汪达尔人”,以及被匈人挤压出草原的部分“阿兰人”,就曾经结盟西迁,并最终在北非建立“ 汪达尔-阿兰王国”。不过两支属性完全不同的民族结合在一起的情况并不多见。除非他们各自需要对方的长处,来共同应对外部压力。就这一点来说,斯拉夫人的选择很好理解。因为从技术上看,一马平川的多瑙河下游平原并不能给斯拉夫人提供保护,不被拜占庭帝国所整合,也会被游牧民族所侵扰。比较让人困惑的是,为什么游牧的保加尔人,会选择在多瑙河下游定居下来,并且与斯拉夫人达成和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压力,让他们做出了这不同寻常的选择呢?

保加尔人的压力,来自于在中世纪初期,横扫亚洲草原的“突厥”。公元6世纪末,突厥人统一亚洲草原,并随后以蒙古高原、中亚草原为基础,分裂为东、西突厥。与此同时,南俄草原也未能躲过这股突厥化浪潮。在那些突厥化的民族中,保加尔人要显得特别一些。因为他们并不是在突厥崛起之后,再借势进入南俄草原的,而是在匈人西征时来到欧洲的“老移民”了。也就是说,最起码从政治角度看,保加尔人可以算是匈人后裔。

现在的“保加尔人”,已经算是斯拉夫人 保加尔的人混和体了,所以游牧阶段的保加尔人可以区别称之为“古保加尔人”。在阿提拉帝国崩溃后的南俄草原,古保加尔人最初是游牧于顿河一带。不过在新的突厥系游牧民族进入南俄草原,并且坐大后,古保加尔人的生存空间,就被迫向草原边缘的温带森林地带转移了。多瑙河下游并不是保加尔人迁徙的唯一方向。处在森林边缘的伏尔加/卡马河河口一带,也是保加尔人的迁徙方向,在这里他们融合了部分乌拉尔人,并为这个地缘枢纽贴上了一个新的标签——“伏尔加保加利亚”。

前面我们曾经说过,当下以喀山为中心的伏尔加/卡马河口地区,俄国人建制有“鞑靼斯坦共和国”,地缘标签也转变为“伏尔加鞑靼”了。尽管有时伏尔加鞑靼人也会被称之为“新保加尔人 ”,但他们其实更多是蒙古西征的产物(当然肯定融合了部分保加尔人,就像保加尔人也融合了部分乌拉尔人一样).真正还能算是古保加尔人后裔的是一支被称之为“楚瓦什”的民族. 今天在鞑靼共和国西北部,与之接壤的“楚瓦什共和国”,就是“伏尔加保加尔人”在地缘政治版图上的遗存.

楚瓦什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现存的,最有可能的匈人后裔了。这支把族源上溯到“伏尔加保加利亚”的民族,也是唯一仍在使用古保加尔语的民族。尽管楚瓦什语被归入了突厥语族(保加尔语支),但它与那些真正的“突厥语”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简单点说,从塔里木盆地到黑海之滨的土地上,分布的各个突厥系民族,在语言大体上都能互通(相当于方言的区别),只有楚瓦什人说的所谓“突厥语”是个例外。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楚瓦什人和古保加尔人,是匈人西征而不是突厥西扩的产物。

相比“伏尔加保加利亚”以及楚瓦什人,大家更为熟悉的应该是成功把民族标签,保留进当代地缘政治体系的“保加利亚共和国”了。然而今天的保加利亚人,虽然还挂着这个标签,却早已失去了继承匈人地缘遗产的资格了。原因很简单,入主多瑙河下游的保加尔人,并没有像马扎尔人那样同化掉领地范围内的斯拉夫人,而是反过来被斯拉夫人所同化,变成了“南斯拉夫”民族的一支。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接着分析。

就地理结构而言,多瑙河下游处在喀尔巴阡山与巴尔干山脉所围就而成的一个,面朝黑海的开放式盆地。其中巴尔干山脉也是多瑙河下游平原,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理分割线。从内部结构上看,多瑙河下游可以分为三部分。除了东北部的多瑙河三角洲以外,多瑙河将整个下游地区一切为二,分为了南北两部分。北部与喀尔巴阡山脉之间地势平、纵深宽。狭义的多瑙河下游平原,即意单指这部分平原(今罗马尼亚境内)。14世纪,这里曾经建立有“瓦拉几亚公国”,因此亦可称之为“ 瓦拉几亚平原”;南部则与巴尔干山脉距离较近,地势较高、纵深较窄,整体呈现平原、台地相间的地貌(今保加利亚境内)。

对于拥有机动优势的游牧民族来说,从多瑙河三角洲,进入地势平坦的瓦拉几亚地区要相对容易。这也使得当年图拉真为帝国吞并的达契亚行省,只能控制瓦拉几亚平原的西部。不过大部分时候,罗马包括后来的拜占庭会更倾向于依靠多瑙河下游这道天然防线,划定自己的北方边境(代价就是而放弃瓦拉几亚平原)。从多瑙河中游迁徙而来,为拜占庭帝国固守北方边境的斯拉夫人也分布于多瑙河南岸。

不过罗马对达契亚地区一个半世纪的经营,也并非一无所获。最起码包括瓦拉几亚平原、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以及摩尔多瓦丘陵在内的达契亚地区,完成了拉丁化进程。那些由罗马-色雷斯人融合而成的“拉丁化达契亚人”,之所以在罗马放弃多瑙河北岸之后,仍然愿意以拉丁人自居,根本原因在于罗马文明的优越感。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则成为了这些罗马尼亚人祖先的庇护地。即使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地区,受到外族强力冲击,造成拉丁人口大量减少,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也能很快在对手势弱时,为这两个关联区域补充人口。这也使得不管是匈人、阿瓦尔人,还是准备接受定居生活的保加尔人、马扎尔人,都没有办法真正合达契亚地区。

古保加尔人在多瑙河下游建立国家的时间,是在公元7世纪末。按照这些游牧者的最初想法,他们应当是希望建立一个游牧——农耕混合体国家。多瑙河下游的气候环境,看起来也可以满足这一需要。其中多瑙河三角洲为核心的区域,属于降水较少温带草原性气候,过渡性的森林草原地带,一直向西延伸到喀尔巴阡山麓。长久以来,这一区域也是游牧民族南下巴尔干半岛的跳板(也是欧亚草原的西部起点)。理论上,古保加尔人占住这个风水宝地,然后再控制巴尔干半岛的农耕民族,应该有机会建立一个兼具农牧优势的王国了。

维持一个游牧、农耕二元结构的王国,并非没有可能。不过如果游牧者希望在保留自身文化基因的前提下,成为主导者,领土内就需要有远大于农业地区面积的草原。就这一点来说,公元10——12世纪与宋共存的“辽”,算是做的比较成功的。为了协调游牧、农耕两股力量,契丹人开创了一国两制模式——“两院制”。以两套体制分别管理华北地区北部的汉地和蒙古草原。反之,如果境内没有足够的草原,势必将无法维持游牧人口、文化存在感。其结果就是导致被农耕民族所同化。就这一技术要求来看,多瑙河三角洲一带的那点草原,显然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有鉴于此,保加尔人索性彻底摆脱了对草原的眷恋,选择了与多瑙河南岸的斯拉夫人融合,变身成为一个定居民族。这样的话,多瑙河这道曾经庇护罗马数百年的天然防线,也就成了新生的“保加利亚王国”的守护者。

对“保加利亚”的出现,最感不安的当属拜占庭帝国了。失去了多瑙河这条天然防线,巴尔干山脉以南,直至马其顿的“色雷斯”地区,就完全暴露在了保加利亚人的面前,位于东色雷斯(今属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自然也是压力倍增。不过在公元7世纪末,还带有强烈游牧基因的“保加利亚人”并非是唯一出现在帝国边境的新生力量。在亚洲方向,借力伊斯兰教实现统一的阿拉伯人,已经在半个世纪前攻灭了萨珊波斯,建立了面积更广、更为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在古保加尔人跃马多瑙河岸时,阿拉伯人也从拜占庭人手中,夺取了包括埃及、利比亚东部在内的北非地区。这些原本更熟悉在沙漠中穿行的游牧者,甚至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海军,从海路直接对君士坦丁堡发动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拜占庭并没有精力阻止“保加利亚”出现,只能暂时承认它的存在。

虽然保加利亚的出现,让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多瑙河防线,但从客观效果来看,保加利亚也可以成为拜占庭与南俄草原之间的缓冲国,让帝国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当然,每个国家都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保加利亚的角度来看,肯定不想让自己只是去充当别人的屏障。这些游牧者之所以选择渡过多瑙河,更多是垂涎于拜占庭帝国的富庶。往小了说,他们希望不时的去往拜占庭打打草谷(或者逼迫拜占庭以金钱换和平);往大了说,既然日耳曼人有机会继承西罗马的衣钵,为什么保加尔人就不能在东罗马有同样的想法呢?

不过,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在阿拉伯帝国的挤压下,拜占庭已经失去了亚洲和非洲的领土(如果将小亚细亚视为欧洲的话),但仍然还保有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控制权。当然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在地缘结构上已经不能算是横跨东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而是一个希腊化的“爱琴海帝国”了。拜占庭人应该对这种变化,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他们甚至在公元7世纪初,就让希腊语取代拉丁语,升级为帝国唯一的官方语言。

与拜占庭的希腊化一样,游牧的保加尔人在进入多瑙河南岸后,也必须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学习适应定居生活。基于斯拉夫化在这方面更有优势,保加尔人的斯拉夫化,似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不过从伏尔加保加尔人,以及后来马扎尔人的案例来看,多瑙河下游的保加尔人,应该还是有机会保留更多自己的文化基因,而不是到后来,仅仅留下一个阿尔泰游牧民族的标签(保加利亚)。问题在于,哪样做对保加尔人更有利。

语言是最显性,辨识民族身份的标签。比如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看起来有56个民族的国度,但“多数民族”与那些在语言上没有差异的所谓“少数民族”,彼此之间基本不会有心理距离感。古保加尔人斯拉夫化的一大标志,就是在语言上斯拉夫化了。至于保加尔人为什么要主动这么做,看看他们所处的地缘位置就会明白了。

作为匈人的继承者,保加尔人是因为受到新移民欧洲的突厥民族的挤压,才被迫南下的。这也意味着他们没有机会,从草原上吸收新鲜血液补充自己。拜占庭化或者说希腊化,也是一种选择。不过以拜占庭所奉行的集权体制来看,这意味着保加利亚将丧失自己的独立地位。在这种南有狼、北有虎的境遇下,已经渗透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帮助”拜占庭人防御匈牙利草原压力的“南斯拉夫人”,成为了保加利亚人壮大自己的目标。

实际上,纯粹在多瑙河下游比较古保加尔人与斯拉夫人的人口,后者并没有太大优势(共有7个部落)。也就是说,如果保加尔人不作出妥协的话,他们其实还是有机会让这些斯拉夫人变成真正的保加尔人的。不过,当你把整个南斯拉夫地区都作为扩张方向时,就会发现在语言、文化上斯拉夫人化(同时在政治上保持统治地位),会更具可操作性。也许满洲人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进程。假如当初满洲人没有入关,而是只立足在在关外建立一个类似高句丽的王国,那么明帝国留在辽西、辽东的遗民,最终势必会满洲化(或者说八旗化)。然而当整个中央之国展现在满洲人面前时,面对被征服民族绝对优势的人口,再坚守自己原本并无优势的语言、文化,就会人为设置政治扩张的障碍了。

从拜占庭手中夺取巴尔干北部控制权的进程,前后延绵了将近10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进行了无数残酷的战争。拜占庭的军队曾经多次横扫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也几度兵临君士坦丁堡。总的来说,保加利亚人还是成功的扩张了自己的空间。及至公元9世纪上半叶,塞尔维亚(多瑙河以南部分)、马其顿北部高地(也就是今天的马其顿共和国部分)、巴尔干山脉之南的北色雷斯地区(今保加利亚南部),成为了保加利亚王国的新领地。至于拜占庭帝国则力保包括东、南色雷斯、南马其顿等板块在内的,爱琴海沿岸地区不失,以避免帝国崩溃。在这个过程中,拜占庭的优势海军起到了关系作用。

在与拜占庭博弈的这100多年时间里,保加利亚也全面完成了它的斯拉夫进程。唯一还能体现出游牧基因的,就只有保加利亚之名,以及最高统治者所保留的“可汗”称号了。然而纵观周边的地缘政治形势,已经俨然成为“南斯拉夫”代言人的保加利亚,处境却并不乐观。在斯拉夫化之后,他们必须为自己的民族命运再作出一项新的选择。至于为什么要做,又究竟要做什么样的选择,我们再接着分析。

保加利亚的所面临的抉择,就是应该信什么教。中世纪的西方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在西方古典时期相争的几大板块,都已经先后抛弃了多神信仰。其中欧洲成为基督教的天下,亚洲则青出于蓝的创立了“一神教3.0版”的伊斯兰教,并从欧洲人手中夺取了北非的控制权(甚至渗透至伊比利亚半岛)。

在公元9世纪以前,基督教世界暂时并没有以宗教为武器,向外扩张的想法。君士坦丁堡方面在这方面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对罗马教廷的控制上(以力保在日耳曼世界的影响力);内斗不休的日耳曼世界,也有先知先觉者意识到了,可以通过与罗马教廷的结盟,合法继承“西罗马帝国” 的衣钵,进而统一日耳曼世界。这个先知先觉者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法兰克人了。

公元800年,查理曼被罗马教廷加冕为罗马皇帝。并与拜占庭帝国达成和解,把统治范围限定在了西罗马的土地上。罗马教廷也因为有了法兰克人作为新保护者,进而脱离了君士坦丁堡的控制。尽管双方在公元12世纪中叶才算正式分裂,但事实上,从查理曼帝国建立那天起,拜占庭帝国就已经清楚,再无可能恢复在西罗马故土上的影响力了。因此我们也可以在现在,就使用天主教、东正教的标签,来区分彼此。

从本质上说,教派的分裂是缘于地缘上的割裂。反过来,分裂的格局也会让双方刻意强化彼此的不同。至于东正教和天主教发展到后来,到底有多少细节差异,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对于被洗脑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能够意识到的,估计只有一点,那就是东正教是用希腊语在传播教义,而天主教的传教士,用的则是古拉丁语。

当整个欧洲被分裂为泾渭分明的两大世界:法兰克——天主教;拜占庭——东正教世界时,位于欧洲中东部的斯拉夫世界,就成为了双方都力图开拓的“蓝海”了。在这个问题上,拜占庭帝国稍稍占了点先机。基于远交近攻的原则,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强大国家——大摩拉维亚国,主动选择了东正教。问题是,东线压力山大的拜占庭帝国,甚至在控制巴尔干半岛北部都力不从心,更别说为远在中欧的西斯拉夫人提供支撑了。很快,包括摩拉维亚、波希米亚、波兰等在内的西斯拉夫板块,还是成为了天主教世界的一员。而东正教传教士做的最大贡献,应该就是为斯拉夫人创造了一套源于希腊字母的“斯拉夫语字母”(西里尔字母)了。

当摩拉维亚人试图统一“西斯拉夫”世界时,在巴尔干半岛北部站稳脚跟的保加尔人,也在对“南斯拉夫人”做着整合工作。同样的,需要摆脱“蛮族”身份的,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亚也需要在宗教问题上做出选择。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本质上并不是一个信仰问题,而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参考摩拉维亚人的逻辑,一直与拜占庭相争的保加利亚人似乎应该选择天主教。然而最终,保加利亚的统治者还是力排众议选择了东正教。

在大摩拉维亚国,代表西斯拉夫人引入东正教的第二年(公元864年),保加利亚的大汗也宣布皈依东正教,并且去除掉最后的游牧印记——“大汗”的尊号,改称为“大公”。对于保加利亚人的这种转变,拜占庭当然是十分兴奋。基于帝国“政教合一”、君权高于神权的架构,这意味着这支斯拉夫化的游牧民族,正式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权。帝国与南俄草原,乃至日耳曼人之间,从此拥有了一面坚实的“盾牌”。然而君士坦丁堡的“罗马皇帝”高兴的有点早,因为保加利亚人有他们自己的打算。

保加利亚人之所以没有选择罗马,是因为那样做的话,他们的空间至多和后来的马扎尔人一样,成为一面“基督教之盾”。基于地缘位置的关系,即使保加利亚统一了整个南斯拉夫地区,也无法取代日耳曼人在罗马教廷的地位。比如后来的波兰,至多也不过从罗马那里,谋得了一个王国的地位。反之,要是把视线投向南方,保加利亚人会发现,进军“君士坦丁堡”的机会将远大于进军“罗马”。既然日耳曼人能够“鸠占鹊巢”的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继承人,那么保加利亚为什么不能引领斯拉夫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呢?更何况希腊化的拜占庭,说自己是“罗马人”,看起来也不那么理直气壮。

希腊人能够坐上罗马皇帝的宝座,保加尔人的大汗也同样坐得。在这一心理预期下,向拜占庭示好、皈依东正教只是一个过渡罢了。三十年后,韬光养晦的保加利亚人终于在他们最伟大的君主——西蒙一世(也译“西美昂一世”)的率领下,发动了“进军君士坦丁堡”的战争(公元894年)。不过,要想真正完成这一计划,与法兰克人达成默契是必须的。为此,保加尔人虽然一直力图把塞尔维亚稳定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却避免在克罗的亚、斯洛文尼亚问题上,引发法兰克人的不满(法兰克人需要这两地作为门户)。同样的,拜占庭在对这二地施加影响上,也没有意大利半岛位置有利。这直接导致了,今天的克罗的亚、斯洛文尼亚成为了天主教国家。

面对保加利亚人的强大攻势,拜占庭帝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毕竟君士坦丁堡离保加利亚太近了。为了达到目的,西蒙一世后来甚至还和远在亚洲的阿拉伯人结盟。基于同样的外交原则,拜占庭也在保加利亚后方积极寻找盟友。这个盟友大家并不陌生,他们就是和当年的保加尔人一样,受到突厥人压迫(虽然并且不是同一支突厥人),需要南下寻找空间的马扎尔人。然而马扎尔人并没有帮到拜占庭的忙,因为保加尔人很快也和马扎尔人背后突厥人结成同盟,把马扎尔人逼入了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后面所发生的故事,大家也都清楚了。

当这场一环扣一环的合纵连横战尘埃落定后,保加尔人发现自己并没有成为赢家。瓦拉几亚和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本来也算是保加尔人的势力范围。现在,突厥人的介入,使得保加利亚不得不暂时放弃多瑙河北岸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保加利亚人所能做的,只能是在南线倾尽全力,以图在成为拜占庭之主后,再考虑北线的问题。然而不管是保加利亚人还是阿拉伯人,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攻陷君士坦丁堡。而做不到这点的原因,还是在于无法取得制海权。

类似的情况,在当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时就曾经发生过。拥有强大陆战实力的斯巴达人,虽然连续发动针对雅典的战争,却始终无法攻破有海上支援的雅典城。虽然在拜占庭帝国疲于应对保加利亚人的时候,占据了北非的阿拉伯人,从拜占庭手中抢得了西西里岛,但在爱琴海,优势始终是在拜占庭一方。阿拉伯人甚至在爱琴海的海战中,损失了一整支舰队(公元908年)。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制海权的保加利亚,即使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他们所能建立的,至多也只能是一个“巴尔干帝国”。只是在战争延续了三十年后,君士坦丁堡仍然牢牢的掌握在拜占庭人的手中。这场战争对巴尔干半岛地缘结构最大的影响,应该就是彻底将“北马其顿”彻底剥离出了希腊化的拜占庭。在保加利亚人的主导下,完成了斯拉夫进程。这也导致我们今天能够在巴尔干看到南、北两个马其顿。一个是主体民族为“马其顿斯拉夫人”马其顿共和国;一个是仍然归属希腊的,有资格继承亚历山大遗产的希腊马其顿地区。

功败垂成并没有妨碍保加利亚人,在名义上完成自己的罗马帝国梦。公元925年,西蒙一世宣布自己为“罗马人和保加利亚人的皇帝”。从凯撒一名转译而来的“沙皇”,成为了保加利亚君主的称号。也正因为如此,从公元7世纪末至11世纪初,这一阶段的保加利亚,有时也会被称之为“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只是很显然,保加利亚人的这个所谓“帝国”,并不符合我们的认可的帝国标准(称之为“第一保加利亚王国”更准确)。它的存在意义,更多是为后来的俄罗斯人,开拓了思路。

与之前称帝的查理曼,和之后称帝的“奥托大帝”一样,保加利亚的第一代沙皇——西蒙大帝所建立的“帝国”,在他身后就由盛转衰,陷入了分裂状态。以至于在11世纪初,为拜占庭帝国所灭。尽管一甲子之后(公元1185年),保加利亚人又重新摆脱了拜占庭帝国的控制,建立了“第二保加利亚王国”,但身处四战之地的保加利亚,在势力范围上,始终没有突破。即无法取代拜占庭,又无法统一南斯拉夫。巴尔干山脉南北的这两条低地带,成为了保加利亚人最终的归宿地。至于“帮助”斯拉夫人坐上罗马皇帝宝座的宏伟愿望,就只能看看在欧洲拥有边缘优势的东斯拉夫人,将来有没有机会了。

顶部
晶晶
秀才
Rank: 2


进步奖2
UID 498
精华 0
积分 2907
帖子 241
威望 11
金钱 31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4-16
来自 河南
状态 离线
回个帖子支持一下!

顶部
畅行黑吃黑
楼客




UID 14228
精华 0
积分 517
帖子 47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偶啥时才能熬出头啊.  

顶部
治兵沙梨
秀才
Rank: 2



UID 11847
精华 0
积分 584
帖子 53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9-11-10 10:5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顶部
大团
秀才
Rank: 2



UID 2043
精华 0
积分 569
帖子 116
威望 0
金钱 8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顶部
暴斧沛腾
楼客




UID 13150
精华 0
积分 454
帖子 34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开春的地铁
秀才
Rank: 2



UID 3813
精华 0
积分 1642
帖子 135
威望 0
金钱 14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不错,感谢楼主

顶部
愛情頖變
秀才
Rank: 2



UID 3631
精华 0
积分 1591
帖子 132
威望 0
金钱 12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越办越好~~~~~~~~~`  

顶部
天地孤影
秀才
Rank: 2



UID 2701
精华 0
积分 1291
帖子 117
威望 0
金钱 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不错,感谢楼主

顶部
泉薮渠央
楼客




UID 20495
精华 0
积分 388
帖子 35
威望 0
金钱 3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呵呵,找个机会...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 13:3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835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