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拉贝:一位尘封的英雄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700
帖子 397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9-3-5 17:0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拉贝:一位尘封的英雄

一个人去世40多年后,突然引起了世界上众多媒体的关注,称他为"英雄"、"南京的奥斯卡?辛德勒"(曾于1993年荣获7项奥斯卡大奖的好莱坞影片《辛德勒名单》,成功塑造了二战时期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的“英雄形象”——他拯救了上千名犹太人免遭纳粹残害。人们也因此而记住了辛德勒这个了不起的名字),他,就是约翰.拉贝先生,一位在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商人。他以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在南京参与了反对日本法西斯暴行的斗争。这位可敬的国际友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这位为挽救25万中国难民而殚精竭虑,不惜以身赴义的德国朋友拉贝先生,在中国做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义举后,默默地回到故乡,不事张扬地度过了自己贫困交加的晚年,于1950年逝世于柏林。

辛德勒和拉贝,两个德国人,一个在波兰,一个在中国,分别在德军和日军的刺刀之下,以尽可能最大的努力,前者通过工厂需要熟练工人,后者建立国际安全区,拯救了铁蹄下无处可逃的犹太人和中国人。《拉贝日记》便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和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便是兵连祸结之中的弥赛亚,是他们的出现改变了无数人的历史,也是他们给了那段历史一定的烛光,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漆黑一团。《拉贝日记》可以说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但要从拯救人数和行为难度来讲,辛德勒是小小的拉贝。

埃尔温?维克特约翰?拉贝(1882——1950),出生在德国汉堡。父亲是船长。拉贝早年丧父,因此初中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他当了两年半的学徒,后来又在汉堡的一家出口商行当伙计,为时一年半。经老板的推荐,他前往非洲东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在洛伦索马贵斯(译注:即现在的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一家享有盛名的英国公司工作。在那里他学会了一口纯正的英语。1906年,他因染上疟疾,不得不离开非洲回国。但是1908年他又离开了德国,这一次他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

约翰?拉贝在中国生活了30年,其中有20年(一说17年)住在北京。北京是他结婚成家立业的地方,漫漫的20年中,北京的大街小巷留下了他的足迹,而北京也给他留下美好和难忘的印象。他的儿子、女儿、外孙女都在中国出生长大。拉贝:一位尘封的英雄

1,电影《拉贝日记》轰动世界

电影《拉贝日记》是从人类的视角来关注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一部最新力作,也是将一个遭遇了南京浩劫并承担起了拯救责任的外国人拉贝放在了历史焦点上的作品。这个新的思考和观察南京浩劫的角度其实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华民族和人类共同记忆的宝贵的一部分的严肃的发掘和打捞。

在这里,拉贝既是一个保持着人类的基本善良情感和对于他人的责任的人,也是一个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历史中不应该被遗忘和不应该被淡化的人物。

电影《拉贝日记》的最重要的启示,其实是表现了在一位关怀人类的生命和尊严的外国人的行动和观察之中。中国在受难,拉贝和他的同道没有逃避,而是以承担的勇气和博大的胸怀和受难的中国在一起。他提供了一个人类伦理的高度,也提供了一个精神和价值的高度。

从《拉贝日记》的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人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上是纯洁的和无罪的,中国承受了人类的痛苦和创伤,却从来没有侵略他人和奴役他人。

2,《拉贝日记》存世的见证者

何泽慧与"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于1946年在巴黎成婚,婚后投师于法国著名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他们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因为铀核"三分裂"现象是何泽慧首先发现,所以其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老人,是《拉贝日记》国内仅存于世的见证者。她所讲述的有关拉贝日记的情况,当看作是证言,显示了她严肃的历史责任感。无疑,对于中国人民、日本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认清日本法西斯施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罪行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1940年,在西门子公司初识拉贝先生。何泽慧是拉贝先生回到柏林西门子公司后所见到的第一位中国人。

拉贝友好地将何泽慧请到他家做客,他将日寇南京大屠杀期间几大厚本日记和照片交给何泽慧看,他向她讲述他所目睹的南京大屠杀的惨状,诅咒日本军人灭绝人性的奸淫屠杀……

自从阅读了拉贝先生的日记后,这位刚烈的苏州姑娘胸中像是揣了一团火。她忘不了祖国同胞那悲惨、屈辱的遭遇。1948年,何泽慧与丈夫钱三强双双回国,怀着民族自强自立的爱国主义情操,主持研制原子核乳胶,以惊人的速度取得成功,为配合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何泽慧还参与建成了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7 年,莱茵哈特夫人(拉贝外孙女)来北京时专门看望了当年在德国曾见到拉贝的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何泽慧,何泽慧表示: “我认识拉贝,我见过他的日记和他保存的照片。 ”

3,拉贝在京生活20年

拉贝日记中的《南京日记》,真实地记载了1937年11月12日到1938年初日军在南京的残暴罪行,同时记下了他对中国、对中国人民无限深厚的感情。

《拉贝日记》总计20本,其中反映老北京历史风貌的记述有5本。在5本中,有4本约翰?拉贝定名为“我眼中的北京”,这也是新书命名的缘由;另1本是用“慈禧的最后诏书”定名。这5本日记记述了约翰?拉贝1908年至1930年在北京生活、居住和旅行的见闻,用文字和照片、图片反映了老北京的城市景象、社会生活、名胜古迹等。

约翰?拉贝在中国生活了30年,其中有20年住在北京。漫漫的20年中,拉贝在他的日记中详尽地记载了清末民初北京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时政要闻。约翰?拉贝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以及其客观的眼光,真实地记载下1908年到1923年北京的历史状况,他摄取的史料和图片,没有一点儿自己的猜度和评论,全是取自生活,取自现实,全是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就连他拍摄的照片和亲自从民间购得的民俗史料、图片,也都是当时的原物。由于没有肆意的歪曲和带着某种轻蔑态度的截取,所以日记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

4,住过东城的灯市口

1908年8月18日,拉贝来到北京,次年10月25日,他同女友道拉在北京结婚。起初他在著名的“康采恩公司”——德国西门子驻京办事处担任会计兼任文书的工作,他的勤奋和才能很受上司赏识,很快就升任西门子驻北京代表处的负责人。1911 年,他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电讯台,后来又在上海另建一个新电台。一直到1938 年西门子一直享有中国海军使用西门子电讯台装备的垄断权。

1925年,西门子公司在天津建造的自动电话局需要大批工作人员,西门子的北方总部就由北京迁到了天津,拉贝在天津工作了六年。

从1931年起,他担任西门子驻南京办事处经理,那时南京已经是中国的首都了。1938年3月,西门子洋行将拉贝召回,把他调到西门子在柏林厂家的管理部门工作,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对他委以重任。拉贝65岁退休,两年后去世,那是1950年1月5日。

据〈拉贝传〉记载,拉贝曾在1911年到东城“苏子胡同”去应聘西门子公司职务,最终得到一个会计的职位。经考证,这里的苏子胡同应就是苏州胡同,英语中误读之。

1913年 西门子驻京办事处搬到了灯市口,公司在办公楼附近为拉贝盖了一所住宅,他受聘担任代表处销售经理。

1917 年北京发生张勋复辟帝制时,城区枪战不断,拉贝就曾在自己的家中收留了一大批难民,并为它们提供食宿 返回动荡的故乡。

1918 年11 月 11 日,德奥同盟国战败投降。拉贝和所有德国人一样被遣返回国。1919 年3 月,他和妻子带着 8 岁和 2 岁的两个孩子,返回了德国汉堡。 再系中国情结是 1921 年中德复交后,他又回到北京,出乎意料的是,他留下的房屋和财产,还是原封不动的保存在那里。这件事唐他终身难忘。他逢人必讲中国人的善良。

拉贝在北京生活期间,只是一个普通外国职员,他的足迹可以深入到胡同深处,他的眼睛可以看到当时发生在北京的一切,这就保证了这部日记从市井到城郊,无所不至。又因为拉贝是一个外国人,当时在北京享有一些“洋人”的特权,一般北京人难以涉足的宫廷园囿,使馆禁区,他都能通行无阻,这就增加了日记反映的范围,比如当时中国人难以入内的景山、中南海和东交民巷使馆区等,在拉贝那里都留下了真实的图片。

5,赖因哈特夫人故地重游

拉贝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夫人1997年还回到了她儿时生活过的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中德友协会长王殊亲切会见了她。著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向记者回忆了5 0 多年前她与拉贝先生的交往。她说,她当时在柏林的西门子公司工作,得以结识已经回国的拉贝。拉贝经常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她因此亲眼看到过拉贝正在整理中的日记。当有人误传拉贝的日记中没有图片时,她曾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亲眼看到了他附的图片。我当时虽然没有照相机,更没有摄像机,但我是科学家,科学家不说假话。”

还有难以数计的普通中国人都对赖因哈特夫人充满了敬佩。在北京的老舍茶馆,当主人知道她就是赖因哈特夫人时,特地送给她一个铜茶壶作留念。     

在北京灯市口大街7 5 号(现中科大厦)前,赖因哈特夫人旧地重游,她深情地说:“当年这里曾是西门子公司在华驻地之一,她的父亲和外祖父都在这里工作过。一来到这里,就想起当年和父亲的许多往事……”。

6,拉贝眼中的北京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自己生活的记录,拉贝在工作之余,拍摄和收集了大量的照片和绘画,并对北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些关于北京的手稿有5卷之多。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文献档案。其中有些是我们收藏量极少的;有的则是难得一见的文献,如南京国民政府授予他的编号为98 的“领绶采玉勋章”( 1930年代民国政府襟绶采玉勋章一枚  估价: 8,000至20,000 成交价:17,600元),很有一定文物收藏价值。也有一些是现在失传的技艺或难以复原的建筑。如反映北京壮观的婚丧礼仪的图片,103幅手工绘制的漂亮的幌子,生动反映各种民间生活写照内容的百工图等,为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留了丰富的图文资料。

曾有人说“拉贝这个人是否能以完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写日记,我们还没找到有力的佐证,因此,使用甚至照抄他的日记,还是慎重些为好。”提出这些问题的人,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那就是根据什么能证实拉贝的《南京日记》没有虚伪成分。

现在,拉贝日记北京卷的发现,使我们在判断拉贝《南京日记》的真实性、严肃性上,有了一个有力的佐证,那就是,从“北京卷”上,我们看到了拉贝写日记的严谨、认真、公正、真实的态度。这正好告诉那些国外的学者,拉贝在此前20余年陆续写成的《拉贝日记北京卷》是《南京日记》真实性的例证。有了这个例证,我们可以更加有把握地说拉贝《南京日记》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

“书中提到的、还需要确定准确位置的公主坟等,都给我们留下了一定量的继续研究的空间(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梁怡)”

7,东郊佛手公主坟

提及公主坟,一般人立刻会想到北京西郊公主坟(今城乡贸易中心附近),“公主坟”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而过去的老北京城郊有多处公主坟,有统计大约有40余处。《我眼中的北京》有12张照片反映的是当年约翰?拉贝和夫人从水路游览北京旧城东郊的公主坟。

查阅北京历史文献,发现记述这一景区的文献很少,照片就更少,仅有的几张照片也已模糊不清。而本书中的照片不仅清晰,而且是从多个视角反映公主坟的临河风光、建筑特色,有完整的公主坟石牌楼照片、石像生照片等。

据《北京旅行指南》(1935年出版)介绍:“闸东河北有清代公主坟,(据资料显示,清高宗乾隆皇帝共抚养了11个女儿,除一个养女为弟弟弘昼的女儿外,其他10个女儿都是亲生的。四女儿被封为和硕和嘉公主,为纯惠皇贵妃苏氏所生。由于和硕和嘉公主生下来后,手指之间有蹼相连,呈佛手状,被民间称作“佛手公主”。2005年6月, 城建道桥公司在通惠河北路八王坟段工地施工时挖出清代一品文官石像后,后经过勘探,北京市文物考古队又在据第一次出土石像地点约10米远的地方,挖出了武将翁仲石像和石碑等一批文物),坟前翁仲,频为别致,服满州装,项上挂有朝珠。”用本书照片与历史文献相对照,发现完全一致。特别是书中有关坟前翁仲照片,服满州装,项上挂有朝珠清晰可见(其碑现存在高碑店的北京匾博物馆)。

“佛手公主坟”在北京历史长河中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了,朝阳区编修的历史文化典籍中也鲜有记载,原因是缺乏历史文献。

8,二闸的美好回忆

本书有关沿途水路风光的照片却清晰地勾起人们对老北京著名的“二闸”旅游的美好记忆。

通惠河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1292~1293年,负责水利的都水监郭守敬从昌平引水源到积水潭集蓄起来,然后建水道经皇城东侧南流,东南去文明门(今北京崇文门北),东至通州接白河,全长82公里。其中,由东便门至通州一段水道长约20多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落差20米左右。这条新的人工河道,被忽必烈命名为通惠河。

位于北京旧城东便门外大通桥外设第一闸,位于今三环路大北窑东南为第二闸,位于今四环路外的高碑店为第三闸,20公里水路上共有5座闸。

水路上每座闸都有其名称和特点。位于大北窑的第二闸始建于元代,为上、下两座木闸,名“东籍闸”。元至顺元年木闸改为石闸,名“庆丰闸”,仍是上、下两座闸。明朝嘉靖年间将“庆丰闸”上、下两闸合而为一,俗称“二闸”。由大通桥外头闸到二闸水深及丈,水浅处也有6尺,河面宽十余丈,两岸高槐疏柳,芦苇掩映,农田房舍点缀其间。

通惠河庆丰闸不仅是我国古时重要的水利建筑,更是文人墨客和广大百姓踏青郊游的地方。清代流传于通惠河两岸的一首儿歌这样唱道:“劳您驾,道您乏,明年请您逛二闸。两岸风光美如画,向东五里是三闸……”这首儿歌生动地说明了这里曾是北京城外一处风光迤逦的好去处。

通惠河一直素有“北方秦淮”之称,河两岸美景如画,特别是庆丰闸一带,芦萍飘散,舟帆荡漾。京杭船只多停于此,所以庆丰闸两岸自然也就十分地热闹,除了酒楼、饭馆、茶肆外,还有各种民间的文艺演出。庆丰闸著名的酒楼有闸南的“望东楼”和闸北的“望海楼”。

《我眼中的北京》中的十余张照片,就是老北京二闸的水路风光真实写照,其中还有一张是约翰?拉贝夫人在二闸上观看儿童戏闸水的场景。

二闸狮子会凫水:

     在京城众多太狮会中榜上有名的13堂太狮,分属两个不同的流派,其中12堂为文狮,1堂为武狮。

这一堂武狮就是“京都二闸钢铃武太狮”,会的名称为“公益助善童子老会”。

二闸的狮子诞生于大明正德三年(1508年),是由紫禁城里的正德皇帝明武宗主持操办起来的。

13堂太狮会相互之间不仅比舞蹈姿势,比惊险动作。

这几堂狮子的“练儿”们干的全是力气活。拿东猪市地藏庵的“同善舞狮”和西猪市的“万年永庆”来说,练狮子的全是猪市大街的宰猪的汉子。两家气力都特大,狮子也舞得出色,只是有——点,狮子怕水。

民国时,有一回在北海公园走会,各路狮子在五龙亭练狮子戏水,东四的狮子没敢练,而二闸的狮子却敢,人家是生在通惠河上的嘛。练狮头的李文华将狮子头稳稳举到水面,做出一系列狮子恨水、怕水,要喝而喝不着,急得“啃圈”,进而悬空戏水的优美而又惊险的动作,惊倒如山堵的看客。

二闸狮子与水亲,与水近,因而在北京流传出一段“二闸狮子会凫水”的真实故事。   

1920年开始经营西门子北京分公司。这期间,他居住和工作地点主要在崇文们内苏州胡同附近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所以,他对从东交民巷去“二闸”的路线非常熟悉,记述也非常准确。拉贝:一位尘封的英雄

9,不应被忘记的人物

拉贝的晚年十分之凄凉,几度入狱。在1950年,也就是抗战胜利的第五个年头他就逝世了,当时无人知晓,没有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他的墓碑上也仅只书写下“一个好人,一个不屈的人,约翰拉贝”。他所做的,所写的,所成就的,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部分,但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英雄。

他临终这天的上午还在公司做零工。中午中风,被他的同事送回家,夜间与世长辞,被安葬在夏腾堡公墓,为他送行的只有他的妻子、孩子和几个朋友。因为拉贝落葬的公墓不久前已被关闭,中国政府为了纪念他,于1997年5月,由我国驻德使馆柏林办事处将他在柏林的墓碑运至南京,安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使他得以魂归第二故乡。

中国的1 0 余位专家学者还与赖因哈特夫人举行了座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张椿年说,座谈目的之一就是“要向拉贝、向赖因哈特夫人表示我们中国史学界的敬意”。

是的,这是中国人民的敬意!对于一个反对战争、拯救过中国人生命的异国人,中国人民是永志不忘的!

引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d062c0102y3s8.html

顶部
可仰凫车
秀才
Rank: 2



UID 10228
精华 0
积分 2312
帖子 52
威望 0
金钱 20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努力~~各位。。。  

顶部
黄坂冲薄
楼客




UID 10378
精华 0
积分 473
帖子 43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谢楼主

顶部
汰劣留良暮角
秀才
Rank: 2



UID 12662
精华 0
积分 484
帖子 44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__^*) 嘻嘻……   

顶部
暂寓永啸
楼客




UID 14712
精华 0
积分 506
帖子 46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我帮你 喝喝  

顶部
暴主沛竹
楼客




UID 6693
精华 0
积分 462
帖子 42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回个帖子支持一下!

顶部
restli0334
秀才
Rank: 2



UID 434
精华 0
积分 2317
帖子 201
威望 2
金钱 9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27
状态 离线
不错,感谢楼主

顶部
暴击泣露
秀才
Rank: 2



UID 8380
精华 0
积分 2343
帖子 43
威望 0
金钱 21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顶部
暴掠企踵
楼客




UID 13316
精华 0
积分 487
帖子 37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long890924
等待验证会员




UID 4784
精华 0
积分 870
帖子 72
威望 0
金钱 88
贡献 0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4-12-28
状态 离线
不错!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 01:0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9165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