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西牧区及甘南州建立特色优势畜产品基地
甘南州除合作市和玛曲县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外,其余6个县均处于前工业化阶段,河西牧区中天祝处于前工业化阶段,肃南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肃北处于发达经济阶段,阿克塞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
甘肃省限制开发区中的甘南州和河西地区主要牧区所在地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副总产值的比重较高,畜牧业是这些地区第一产业中的支柱部门。
表7 2007年西部地区主要牧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地 区 | 肉 类 | |
#猪 肉 | #牛 肉 | #羊 肉 | 奶 类 |
全国总计
| 6865.7 | 4287.8 | 613.4 | 382.6 | 3633.4 |
内蒙古
| 205 | 60.3 | 39.4 | 80.8 | 916.1 |
广 西
| 329 | 206.2 | 11.7 | 2.7 | 7 |
重 庆
| 159.3 | 130.3 | 4.2 | 1.6 | 8.7 |
四 川
| 564.2 | 408.5 | 28.6 | 23.8 | 65.5 |
贵 州
| 150.6 | 125.6 | 9.5 | 2.8 | 4.1 |
云 南
| 266.1 | 203.6 | 24.8 | 10.2 | 44.7 |
西 藏
| 23.7 | 1.2 | 14.2 | 8.2 | 28.9 |
陕 西
| 96 | 70.2 | 7.6 | 7 | 180.3 |
甘 肃
| 76.9 | 41.8 | 14.5 | 14.6 | 35.2 |
青 海
| 31.4 | 7.6 | 14.5 | 8.7 | 26.5 |
宁 夏
| 22.8 | 8.3 | 6.5 | 5.7 | 77.5 |
新 疆
| 125.7 | 17.5 | 31.4 | 60.5 | 203.8 |
甘肃省牛肉产量仅低于内蒙、新疆、四川和云南,羊肉产量低于内蒙、新疆和四川,奶类低于内蒙、新疆、宁夏、四川和云南。可见,甘肃省的牛、羊肉生产优势比较显著,奶类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西部主要牧区范围内看,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畜牧业生产优势突出,这些地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畜牧业应该成为目前这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区域规划及产业升级改造的重点。
2、陇东、陇中黄土丘陵水土保持限制开发区发展商品型生态农业
陇东黄土丘陵水土保持限制开发区包括镇原县、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崇信县、灵台县和泾川县。陇中黄土丘陵水土保持限制开发区包括会宁县、安定县、陇西县、通渭县、临洮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张家川县、庄浪县、静宁县、渭源县,临夏州(除永靖县)。陇东、陇中黄土丘陵水土保持限制开发区30个县中,除庆城县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华池县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外,其他28个县均处于前工业化阶段。
黄土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 修筑梯田,进行水土保持的任务十分艰巨。黄土丘陵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也是贫困与落后区域,严重的水土流失与经济发展滞后形成的恶性循环链难以打破,经济增长也是建立在资源破坏的基础上。
发展重点:
一是要发展商品型生态农业。在满足食品安全的条件下,对川台地和近村梯田实行精细密集性经营,形成以高效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产品为中心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业布局结构;稳定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发展商品性林草产业、畜牧业、经济林及其加工业;建设水土保持性和开发性生态林。
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变粗放耕作为集约化生态农业,实现农牧结合粮食自给。彻底改变粗放耕作制度,扭转广种薄收、轮荒滥垦的恶习,建设好基本农田,走精耕细作、农牧结合、集约化生态农业的道路。其关键措施是建好基本农田,实行精耕细作,并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稳产高产。
3、其他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当以保护环境为己任,把重大项目建设和流域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增加对重大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以重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服务业和环保产业。加大对"三废"污染治理的监管,严格控制污染排放物量。
二是要培育、扶植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林果产业,如特式牧业、果蔬业,实现脱贫致富。大力发展工业,开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种植业、养植业、加工业及其他农村副业,加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逐步实现脱贫致富。一旦建立起良性的生态经济体系,有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就会大大加强治理速度,迅速改变其落后面貌。
三是适度进行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一种通过向外输出人口来缓解资源枯竭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之一。对限制开发区和经制开发区,适度进行生态移民是保护与重建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生态脆弱的山地和荒漠边远地区可是行生态移民,有计划地搬迁到水土条件、生存环境较好的地区,减轻人口压力。发展非农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引导丘陵山区的人口逐步向城镇、公路沿线、河川道转移。
四是推进小城镇建设。东西部差距不断拉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市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要通过户籍改革、发展非农产业和劳务输出,促进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建设若干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城市,大力发展卫星城、小城镇,对于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