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滕子京与青阳
海天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288
精华 0
积分 3119
帖子 666
威望 77
金钱 187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4-23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9-5-16 17:32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滕子京与青阳

摘要:本文通过最新考证的史料,以确凿的史实、鲜明的观点,对滕子京及其家族概况和滕子京书堂等有关问题,作了较为完整的论述。因此,本文对已刊行的有关介绍滕子京的文章,将起到补充、质疑与矫正之作用。

关键词:滕子京生平  滕氏家族与滕家冲  滕子京书堂  范仲淹《宋滕子京墓志铭》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治不大,却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古往今来,对青阳和九华山独有情钟的名人大士多不胜举,其中北宋名臣滕子京尤为引人注目。笔者初闻滕子京为古代名人,是受到《岳阳楼记》的影响,北宋着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这篇美文,熔叙事、描写、议论为一炉,既富有诗意,又声情并茂,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此后又读过《九华山史话》、《青阳史话》等相关文章,才知滕子京墓就在我县的金龟源抱珠墩(今青阳县新河乡光荣村);而且,座落在这一带的滕家冲竟是滕公及其子孙后代的第二故乡;又闻滕公生前十分喜爱空灵毓秀的九华山,并以葬父为由,筑室于九华山云外峰下,且隐居九年之久,为后人留下了为之景仰的“滕子京书堂”。凡此种种,都使我对这位历史名人产生了亲近感和好奇心。我甚至有了研究这位历史名人的愿望。

我想,作为故乡人,我应该比别人更多地了解滕子京。当我饶有兴味地查阅有关资料,却发现看来看去,那有限的几篇文章,内容大同小异,显得很单调。若想在这样的前提下搞研究做学问,无异于重嚼别人嚼过的馍。我只好在寻觅中耐心地等待,等待机会与发现。终于,我等来了这样的机会,我发现了一部难得而珍贵的史料——明代《万历青阳县志》,其中范仲淹所作《宋滕子京墓志铭》,为我写作本文提供了重要帮助。通过对“墓志铭”及有关文献的反复研究,千余年前的滕子京才有了一个立体的、生气勃勃且血肉丰满的光辉形象。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时为1046年9月15日。也许让范公也始料不及的是,仅几个月后,滕子京就病逝在苏州任所,终年58岁,时为宋仁宗庆历7年春。应其家人之请,范公为滕子京作了一篇“墓志铭”,全文虽只有1300余字,却言简意赅,内容丰富。从中,我们能看到范公与滕公之间伟大而深厚的友谊,亦可看出他对滕公一生作出的高度评价。以范公当时的身份,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即副宰相),荣誉官衔为资政殿学士,可见俩人的友情非同寻常。以下内容是本文的正题,因本人水平有限,加上考证的深度与广度明显不够,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批正。

一 滕子京生平及其两次贬谪的经过

滕子京(990~1047),名宗谅,河南洛阳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促淹同登进士第,始授官司谏,这是中央机构掌管谏诤朝政措施得失的官职;后出任大理寺臣,即司法官,掌朝廷刑棘廷尉之职,按法断刑,治狱推劾等事;并先后兼知太平州、湖州、泾州、庆州、岳州等地的五品官,累官至天章阁待制(即皇帝左右的侍从之臣),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在抗御西夏侵扰的军事战争中,有过显着贡献。

滕子京胸有经世济时之才,他为官一方,关心民生疾苦,体恤士卒忧患,注意兴利除弊,办学校,育人才。他在岳阳为官不到两年,即出现“百废俱兴,政通人和”的局面,受到范仲淹、欧阳修等当朝政治改良派的普遍赞赏。他为人忠厚正直,因才能出众,常遭人嫉妒,加上直言得罪权贵,因而屡遭贬谪。但确凿的记载仅有两次:

其一,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第一次贬谪。是年,仁宗帝行宫遭雷击引发火灾,朝廷以为有人纵火,故下令御史府在大内从严追查。当时,身为大理寺臣的滕子京也住在内府,为避免内府具官者遭致无端怀疑抑或蒙受不白之冤,滕公与秘书丞刘越(亦进士出身)同时上疏,指出这是天灾而非人祸,劝皇上不必兴师动众,免得人人自危。岂知以言获罪,朝廷正愁查无根据,故将大胆言事者抓捕牢狱。对于这段公案,范公在“墓志铭”中说得明明白白:“朝廷贷其狱,时明肃晚年,未还政。”这年,刘肃太后临朝听政,奸臣得宠,忠臣受压。凡直言谏事触犯太后者,均遭政治打击。不过,刘太后并无追究滕、刘二人的真凭实据,不久后即宣告二人还政。但刘越受惊吓去世,滕子京则遭贬谪调出京城,以祠部员外郎身份,知信州,监鄱阳郡榷酤。这榷酤是监管酒税的官职,当时各地均设酒库所、卖酒局和公使酒库,作为酿酒行业的主管部门,榷酤就是履行对这些部门的监税职能。滕子京胸怀大志,对这样的职务显然不满,却又不能违命,便退而求其次,向朝廷提出改任池州郡榷酤,不准。滕子京又提出以葬父为由,请求辞官回青阳邑九华山为父守孝,被恩准。这一“守”就是九年,可见滕子京刚正不阿的个性是何等鲜明!这年滕公年方44岁,正是为朝廷出力的大好年华,但为刘肃太后所嫉,朝廷所不容,他只好选择隐退。

其二,宋仁宗庆历四年春二度遭贬。滕公在九华后山云外峰下隐居九年后,应诏复出,任江宁郡通判,赐五品服,时为庆历元年(1041)。当时西夏侵扰西北地区,边疆告急,滕公又被调入京城,出任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就赐金紫,受到朝廷重用。其时,定川守将葛怀敏战败,寇兵乘势入川,周围诸郡官民人人担惊受怕。滕公却处惊不变,速调集城中乏兵和数千农民,着戎服登城防守,同时以优厚待遇招蓦勇士,昼夜侦察巡逻,随时掌握敌方态势,调整军事部署,从而稳定了边防和人心,令诸郡莫不感服。范仲淹时为环庆路经略使部署,率师抗击西夏入侵之敌。当范公获悉葛怀敏兵败,即统领蕃汉兵三道,以助泾原之虚。平定川事后,连日阴雨天气,战后的将士们没有得到很好地养息,士气显得很低落。滕公下令宰牛酤酒犒劳将士,众人为之精神振奋。当滕公悉知泾川之战中有不少川兵阵亡,遂命部下登记造册,将阵亡士兵的姓名列于佛寺,为他们超度亡灵,并亲自哭而祭之;同时又做好怃恤眷属的的善后事宜,竟无一人疏漏。范仲淹在了解这些情况后,认定滕公果然非常之才,便有心向朝廷举荐他。范公即拜会韩琦。韩琦是当朝着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官至枢密院使,掌执军事大权,享有很高威望。韩琦采纳了范仲淹的建议,复命滕子京守本官,充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庆州。滕公再次被朝廷重用,即准备赴任庆州。当他离任之日,有将士及眷属几百人不忍其离去,便聚集在其公馆门前,哭着喊着为其送行,连围观的百姓也感动得热泪盈盈。滕公至庆州处置军事要务,甚得机要,当断则断,干脆利落,获得广泛好评,当地军民都称他为朝廷御使。就在滕公的事业日趋红火,其威望日益提升的关键时刻,有个叫梁坚的奸臣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暗地里向朝廷告发滕子京“用度不节,致本路费钱库十六万贯。”朝廷即遣中使调查,结果认为,所谓告发之原由,盖因滕子京上任之始,诸郡的人员已超编千余人,开销因此随之增长,其实际增长额仅三千缗(古代一千文为一缗,十缗为一贯)。虽然有了明确的调查结果,但梁坚之流仍不肯放过滕公,又诬告其克扣士兵的月响。朝廷也不再当真。梁坚不久死去,然而此案并没有就此了结。其时,范仲淹正待罪贬谪江西饶州。他作为政治上有革新要求的改良派领袖,因常论时政的得失,并批评以宰相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执政的过错,故引起保守派朋党的忌恨,被加以“越职言事,离间群臣,引用朋党”之罪而遭贬谪。保守派趁此机会,又执梁坚之说,进一步谄害滕子京。仁宗帝不得已,将滕公拘禁审查,后来实在抓不到定罪的把柄,只得降其官职,仍留滕公在天章阁,兼知虢州,又移知岳州。滕公遭此迫害和打击,尽管心中不服,却也认命,因此每到一地为官,仍然“乐职庶务”,尽心尽职地为百姓办实事。所以才有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才有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的名篇传世。

滕公遭贬谪在岳州为官三年后,又迁知苏州,他上任不到一个月,又做了不少深得民心的事情,“人歌其能政”。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时,滕子京“俄感疾,于庆年七年春(1047)卒于苏州黄堂任所,享年五十有八。”仁宗帝闻讯,派使者送去赙礼,以资助办理丧事,并按旧制录用滕公一子为官。范仲淹获此噩耗,泣而谏之:“呜呼,惜其才有余而命不足,不得尽其才于生民……”言辞中流露出深切地惋惜与遗憾。

范公在“墓志铭”中,对滕子京的一生这样评价:“公以孝事其亲,以学植其身,以义方成其子孙,以忠厚正直效命于朝廷,可谓贤也。”应该说,以范公副宰相的身份如此评价,是够权威够份量的。我们即使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观照,这也是历史对滕子京作出的盖棺论定。然而,却不知为什么,往事越千年,何以有人至今还在纠缠滕子京那点子虚乌有的事情,仍怀疑他“为政不廉”?看来,有些人要么存心对梁坚诬陷一说绕有兴趣;要么就是闭着眼睛在做学问。这是本文提出质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滕子京家族与青阳滕家冲

滕子京有一个兴旺发达的家族,这是本文要介绍的一个亮点。其祖上有哪些人为官?官居何职?因考无凭据,不可妄言。但滕子京之父死后,朝廷赠刑部侍郎;滕母刁氏,封渤海郡太君。滕公夫人李氏,封同安郡君,累赠荣国大夫人。有子四人:长子希仲,以方略进渭州推官;这里插入本文的第二点质疑:《九华山史话》(作者:张轼、杨玉华,其工作单位: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在“滕子京书堂”一文中提到:滕子京“天圣初(1027)任秦州军事推官” ,仅此一句,笔者竟发现存在三处谬误:天圣初年应为1023年,这儿注为1027,若非刊误,即明显不当;其二,疑秦州为泰州之刊误,否则的话,其出处则毫无根据;其三,“军事推官”是一种低级官职,滕子京从来就未曾担任过这样的职务。由此可见,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认真细致地做考证。下面言归正传:滕子京次子希鲁,进士及第,任太常博士,通判衢州;三子希仁,朝请大夫,知永州军并亡;四子希靖,朝散大夫,通判定州。有女二人,长女嫁池州推官王栩;次女嫁进士刘仲甫。有孙七人:伯英,连州扬山县主簿;伯雄,司理参军;伯彦、伯特并举进士业;伯武,翼州翼都县令;伯文,江宁府司理参军;伯振,江州湖口县尉;孙婿,兴元府司录参军。由此可见,滕氏家族乃名门望族,且人才辈出,后继有人。

算来滕氏家族,从老至幼,不下十余口人。那么,当滕子京在异地为官且四处流动时,其一家老幼是否也居无定所而随之飘泊呢?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那么,滕公的家人又定居何方呢?据考证,青阳是滕子京的第二故乡。其一,家老幼大多定居在青阳滕家冲(今新河乡光荣村)。范仲淹在“墓志铭”中提及:“诸子奉之(滕公)丧,以某年月日,葬于青阳邑东十里之金龟原。而乞铭于余……”而此处正是滕家冲和金龟原所在地。由此可见,当滕子京在京城、山东、甘肃(泾川即属甘肃)等地为官时,其高堂及子女大多居住在滕家冲,他们在这里修身养息,安居乐业,求取功名。因而滕公生前特别眷念青阳和九华山,这里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当滕子京第一次贬谪后,适逢其父逝世,故此向朝廷提出“就九华以葬先君”。这儿有一个问题:其父为何不葬于交通便利的滕家冲,却葬于路遥而荒僻的九华后山呢?笔者以为:滕公当时作出这种选择,并非只因为九华山云外峰下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或许还有一种考虑,就是这儿寂静空灵,远离尘世,不受繁扰。所以,他于此葬父,结庐守孝。他宁可“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梅尧臣诗句)因为在此养身蹈晦、读书做学问,实在是最好不过的所在。那么,滕公临终前为何不让诸子将其葬于其父身旁,却要葬于金龟原呢?笔者分析,滕公也许出于对诸子的真情关爱,才放弃了他非常钟爱并隐居九年的九华山。试想,云外峰下稀有人烟,山路崎岖,举步艰难,生活极为清苦。若让诸子在此为他“结庐守孝”,他于心何忍?这当中凄风苦雨和酸辛苦辣的生活体验,还有谁比他的感受更为深刻呢?如此这般,倒不如委屈自己,就近滕家冲葬于金龟原罢了。这当然是笔者的一番推论而已,滕公当初究竟是怎样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三、关于滕子京书堂

关于滕子京书堂,已刊行的文章多有介绍。这里只补充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

被人们广为称道的滕子京书堂,位于九华后山云外峰半山腰。这里高山连绵,地势险要,陡岩深谷,林茂云遮,稀有人烟。滕公葬父于此,于墓侧结庐守孝,前后达九年之久。范仲淹对滕公的这段生活有过细致地描述:“公少孤,性至孝,居丧以哀,毁屡致病,庐墓侧逾年,手植松柏数万株。平生好学古文,又长于奏议,尤工律诗,有文集二十卷藏于家;积书千卷,以遗子孙。”滕子京书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确切的时间,应为滕公第一次贬谪即明道二年(1033)之后。以当时的条件,想必该书堂也很简陋。但滕学士就是在这深山幽谷中,在这艰苦的条件下,发愤苦读,甚至他的几个儿子也与他为伴,接受他的教诲。滕公还在这里着书立说,其中《九华新录》二卷,为后人写九华山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滕公隐居九华期间,曾与当时着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有过亲密接触。后者曾于仁宗景佑二年至五年(1035~1038)间任至德县令(今池州市东至县),俩人友情甚笃,经常赋诗唱和。俩人会面的地点,有可能在云外峰下,也有可能在池州郡滕公长婿军事推官王栩处,抑或还有别的地方,梅尧臣曾作《滕学士九华书堂》诗,诗曰:“处山方畏浅,曾慕结深庐。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涧苗来入俎,林鸟或窥书。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这首诗当写于滕公应诏复出参加抗御西夏之后,诗中描绘了滕子京结庐深山的艰苦生活,后两句是诗人对滕公结束隐居生活表示不解和遗憾。

至南宋,九华山着名诗僧希坦也曾探访过滕子京书堂,在希坦传世极少的诗作中,尚见《滕子京书堂》这首诗:“一堂无钥白云关,声在清朝耳目间。抱却胸中廊庙具,却来闲看九华山。”希坦以其幽默的诗的语言,评说胸怀大志可以抱效朝廷的滕子京,是不甘心久居书堂“闲看九华山”的;与梅尧臣的诗意有着截然不同之处。

到了明代正德(1506)年间,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曾两上九华山,他在山上呆得时间较长,题咏甚多,是对九华山影响很大的又一位历史名人。王阳明亦凭吊过“滕子京书堂”,他在《登九华山赋》一文中提到:“悯子京之故宅,疑知微之碧桃……”想必那时,滕子京书堂早已毁于历史的凄风苦雨中,只剩下一处可供人瞻仰的遗址而已。实际上,滕子京书堂毁于何年何月无关紧要。世间本无不朽的建筑,就像没有不散的筵席。重要的是,它曾经辉煌过,荣耀过,它的精气神已载入史册并将世代相传。

结语:在将近一千年前,北宋名臣滕子京及其子孙,就同青阳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因此说,青阳是滕子京的第二故乡,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而且,历史上的滕子京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清官,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至今,位于青阳城东八里之距的滕家冲依然存在;走进村子里,不论向哪位老人打听滕氏家族的往事,都会道出个子丑寅卯。有人会说:很早很早的时候,滕家冲四周的山坳里,曾有许多荒冢,皆为滕氏家人的墓穴。但在清代嘉庆年后,由于战乱及种种原因,那些墓碑已很难寻觅了。有人说,也许是滕氏的后人举族外迁,连他们祖上的墓碑也一道迁走了。如今,惟有滕子京墓还坚守在青阳城东金龟原抱珠墩,它是青阳县重点保护文物。这儿缘荫匝地,静谧安祥,墓地四周几棵高大挺拔的枫树,若经过秋霜的浸染,红云如盖,引人注目。墓地临近318国道,四周皆为空旷的田野。无论天南地北的游人经过这儿,只要心里惦记着滕子京,都可以前往瞻仰或举目凭吊。

滕子京既是北宋名臣,也是青阳的历史名人。我想,作为故乡人,我们没有理由不熟悉、不了解、不敬仰滕子京。愿滕子京在天之灵安息!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f91ed01015c4k.html  作者:liucheng1972

顶部
tr123456
秀才
Rank: 2



UID 1305
精华 0
积分 2950
帖子 258
威望 0
金钱 10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6-19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要顶!

顶部
牛大力
秀才
Rank: 2



UID 6018
精华 0
积分 1738
帖子 55
威望 0
金钱 161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洽足拜见
楼客




UID 18940
精华 0
积分 462
帖子 42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真好。。。。。。。。。  

顶部
全躯七升之布
楼客




UID 19188
精华 0
积分 485
帖子 44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不错,感谢楼主

顶部
泣诉德
楼客




UID 8038
精华 0
积分 641
帖子 51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消任七地
楼客




UID 15788
精华 0
积分 583
帖子 53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谢谢分享了!  

顶部
相濡以沫
秀才
Rank: 2



UID 1590
精华 0
积分 2077
帖子 187
威望 0
金钱 1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5-21
状态 离线
不错,感谢楼主

顶部
紫雨星愿
秀才
Rank: 2



UID 2192
精华 0
积分 1715
帖子 142
威望 0
金钱 15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我来看看!谢谢  

顶部
骑猪拍
楼客




UID 19382
精华 0
积分 742
帖子 42
威望 0
金钱 2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谢谢分享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06:59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7490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