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知行合一王阳明》摘录!度阴山著
凤求凰
秀才
Rank: 2


进步奖2
UID 1491
精华 0
积分 1757
帖子 367
威望 6
金钱 113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2-9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9-6-26 12:3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知行合一王阳明》摘录!度阴山著

《知行合一王阳明》摘录    度阴山着

“圣人之道,吾性具足”。(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人人具有良知——能知是非善恶的心,人人具有,人人平等。

王阳明心学的宗旨在于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需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自性具足一切)

王阳明主张:“心即理”,一切道理在我心中,因为我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自性)

王阳明认为:“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孝顺父母的终极目的是让父母心身安宁——即让父母心安。

圣贤就是心灵自由的人,自己能支配自己的人。

王阳明心学的精华是“致良知”。

王阳明的老成持重,自制,气定神闲和言谈举止中不易察觉的威严让人敬重。对王阳明在心学熏染下练就的“不动心”状态大为惊叹。

王阳明认为:天理是在我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你的心,但却被蒙蔽了。“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把沾染到天理上的尘埃擦掉,让它回复本来面目。

一个人只要能恢复内心的天理,那内心就必能强大。一个没有人欲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内心强大的人心如明镜,来了即照,去了不留。(天理与佛性是一)

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人。一个人是否成熟,要看他在面对事情时的态度。

“触之不动”是王阳明心学的目标。“不动心”是王阳明心学三个阶段的第一阶段。(如如不动)“不动心”是指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处境时都应宠辱不惊,不因得失而动心。

对于浮躁之心,王阳明倡导以静坐涤荡内心的欲望,让心保持一个澄净的状态,但又不是枯禅坐,更重要的是在“事上练”。

王阳明希望人人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任何事和物来触之,都不会因之而动。

如何才能不动心,让内心强大起来。见闻觉知不可能不看不听,只是虽然听见了,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就可以了(不住相),这就是不动心。

不是从本体(良知)发出的念即为私心杂念。思虑念头不可能无,只能让它归于正统(正念)即可。

人性无法改变,却可以引导。

不要迷信自己的经验,世间一切瞬息万变。(无常)

你越倚仗什么,那个“什么”就会让你失望。人生在世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自己。

如果一件事太顺利,那么就要小心。

王阳明认为:“吾性具足,无须外求”。心外无事,每个人的安全都取决于自己。

一个人如果用心诚意,天下就没有难事。因为心外无事,一切事都是心上的事,就看是否用心。

天有好生之德,要以仁感化人。

王阳明认为“人皆可成圣”,因为人人都有良知(佛性)。

王阳明解释《大学》:儒家经典《大学》是心学的入门课。所谓“大学”是指大人之学。所谓“大人”是指具有光明自己品德和智力国家能力得人,亦指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那种人。

“大人”把天下人看成是一家人,把天下万物看成一体。“大人”的这种“万物一体”的性德是怎么来的呢?是与生俱来的,因此自然光明而不暗昧,所以被称为“明德”(自性)。

所谓“小人”是因为他那万物一体的仁德被欲望驱使,被私利蒙蔽而无法正常显露的人。因此,致力于“大人”修养的人,也就是做祛除私欲的障蔽,彰显光明的德性,恢复那天地万物一体的本然仁德功夫而已,根本不必在本体的外面去增加或减少任何东西。

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与生俱来,不必外求。“明明德”就是光明自己的良知(明德)。一个有良知的人会把天地万物都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万物与我同体)。“明明德”是倡立天地万物一体的本体,“亲民”是天地万物一体原则的自然运用。“明明德”必然体现在“亲民”上,而只有“亲民”才能彰显光明的德性。(明明德)

一句话,要光明你的良知(明明德),就必须做到天下万物为一体,四海之内皆兄弟(亲民),从而达到知(明明德)行(亲民)合一。

所谓“止于至善”是指没有一点私心的意念,达到纯善。“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与“亲民”的终极法则。“止于至善”对于“明明德”和“亲民”来说,就像规矩画方圆一样,就像尺度量长短一样,就像权衡称轻重一样。方圆不止于规矩,就失去准则;长短不止于尺度,丈量就会出错;轻重不止于权衡,重量就不准确;而“明明德”“亲民”不止于“至善”,其基础就不复存在。因此要用“止于至善”来“亲民”,并使其“明德”更加光明,这就是“大人”的修养。

“止于至善”,说的就是按良知的指引做事,丝毫不可违背良知,偏离良知。按“良知”的指引做事,即不可有稍许的设计、筹划,增加或减少,那都是出于私心的意念和可笑的智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至善”。

“止于至善”即完全按照“良知(本体)”去做事,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完全视万物众生为一体地做事。(与佛法完全一致)至善就在自己的心中,不必向外寻求。只要让自己的良知正常工作,就能做到定、静、安、虑、得。

“明明德”与“亲民”是一体两面,是知行合一。

心的本体是性,性天生都是善的,因此心的本体本来没有不正的。但是自从有意念产生之后,心中就有了善恶、是非、利弊-----等之分。

孟子:“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知”是知是非的知性,是天命赋予的属性,是我们心灵的本体,它是自自然然灵昭明觉的主体,它无需思考,不必学习,自然“知至”。

按良知去判断行事,即真诚无妄。良知告知是善,你就实实在在地为善,良知告知你是恶,你就实实在在地除恶,从而达到尽善尽美,纯洁至善。

良知是法宝,使用它不需要任何繁琐的程序,也不需要任何咒语,只需要你按它的意识行事,就是最好的使用方法。

这就是王阳明的《大学问》之书告诉我们的一个终极真理。用王阳明的话说,不是我告诉你的,这个道理其实就在你心中。天下一切事,都是你良知(自性)的事。(太妙了!)

“心即理”其实就是一切道理、真理、天理都在我心中,不需外求,知行肯定是合一。

“致良知”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良知是行为的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只要你不去欺骗良知,真真切切地依循着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除恶。这就是“格物”的真正秘诀,致知的实在功夫。“致良知”就是“格物致知”里的“致知”,它的运行原理就是按良知的本能指引去为人处世。

王阳明心学认为人心中有个能分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人不必靠典籍,也不必靠其他外在的方面来证明,良知刹那间一发作,那就是正确答案。但千万不能有第二次发作,也就是在一件事情上不要反复思考,记住你面对事情时脑海里的第一个解决方案,这也就是真正的致良知。

王阳明的心学又被称为“良知学”,可见,致良知在王阳明心学中国的分量。

按王阳明的意思,如果我们做每件事都按良知的指引去做,那就能获得不动如山的心和排忧解难的智慧。

“我只相信自己的良知,其他一概不理”。

王阳明的心学本身就是一门要人自信的学问。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那我们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王阳明心学三步曲:

一是龙场悟到的“格物致知”是基调;

二是后来提出的“知行合一”“存天理,灭人欲”是探索模式;

三是1520年提出的“致良知”是灵魂。


王阳明一生共证三次道:

一是贵州龙场证出了格物致知的灵动之道——“心即理”;

二是在江西南昌证出了“致良知”;

三是在浙江余姚证出了“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事格物。


突然感觉心体洞彻,万物一体——悟道了!

别人的提醒不如自己良知的提醒。

心上没有过失,行为上也就不可能没有过失。

王阳明的心学是为良知未眠的人的心灵给予洗礼。

圣人行事如明镜,物来则照而已(觉照)。

只要心静了,世界也就静了。

如果说人间有一条亘古不变的人生准则,那肯定是良知。

坚持良知,雷打不动,风雨不改。

良知在人,永远不会消失,即使是盗贼,你喊他“贼”,他也不爱听。这就是良知人人都有,永远存在的体现。

有一次,王阳明亲自讯问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天气炎热,王阳明叫他把外衣脱了,他就脱了;再叫他把内裤脱了,他也脱了;最后叫他把内裤脱了,大盗连忙说:“不方便,不方便!”可见连无恶不作的大盗也有羞耻之心,这就是良知存在的体现。

王阳明倡导“人皆可成圣”的观点,实质上是要倡导“人人平等”的真理,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住到你的人生,那就是你自己。可以主宰天地鬼神万物的也只有人的良知。只有人的良知能去感知天地鬼神万物。天地鬼神万物失去了人的良知去感知它,就是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天地万物与我一体)。

无论是学问还是人生的道理,都要自得于心。(从内心深处感悟出来)

当我的良知认为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时,就要勇于抗争。天理在我心中。当我遇到不公时,良知是知道的。良知是个直性子,对于不公,它给出的答案是:“马上反抗”。如果未反抗心理会很难受,因为心里收到了伤害。反抗不公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认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贼”指人的“七情六欲”。人的“七情六欲”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它的存在是合理的,重要的是掌握好度,不要过,不要执。比如人遇到悲伤的事,过分悲伤就会失去本性。

生气(愤怒)在我们心中不可能没有,但却是我们最不应该有的。

什么是私欲?良知认为错的欲望就是私欲。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应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内,而不能让它象野草一样野蛮生长。

好表现的人必定是自以为是的人。

王阳明的心学认为,凡是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并且修正,就能让对方也改邪归正,符合自己良知的要求。

人生用不着操心。“操心”的事是愚蠢的人干的,你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了。遇事当下随感而应就对了。

人不用操心你的人生,但要修炼你的良知。

天下任何事物本来没有善恶,它所以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在于良知光明,而不在于“才力”的大小。从良知上而言,人人平等。

个人尽己之力与精神,只在此心纯是天理上下功夫,就能人人知足,个个功成。如此就能大的成就大的,小的成就小的,不必外求,无不具足。(本自具足)

专心在良知上下功夫,用良知去做事,你就能获得幸福,成为心灵的圣人。

我们好好地关注自己的良知,当我们去做事时,良知就会自动自发地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心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永远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内心上,时刻在内心上用功致良知。(与佛法完全一样)

心外无物,万物一体。天地万物之所以一体是因为我们的心和万物有感应,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灵明——即良知。

万物一体即是万物即我心,我心即万物。没有了我的心,万物就不存在。相反,如果没有了万物,我的心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我和万物谁也离不开谁。比如,眼睛存在的价值是以万物颜色为基础;耳朵的存在是以万物的声音为基础;嘴巴的存在是以万物的味道为基础,而心之所以存在,就是以万物的存在为基础,这就是体用论。

体用论与因果论的区别:因果关系是风与波的关系,是因风儿起水波;体用关系是水与波的关系,是因水派生出波。

心外无物:你未看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看花时,此花与你同时绽放。(此花不在心外,在你心中)

你意识到的事和做的事,都是心主使你做的,如果你的心不动,就没有任何事,所以说,心外无事。(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心即理的立言宗旨在于心理合一,言行合一,知行合一。

“良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

良知不仅仅是良心,它是品德与智慧齐飞。

每个人的良知都会被内在的私欲和外在的物欲所染污。要想获得完全的良知,只要把私欲与物欲祛除即可。

致良知,听从内心的声音。人心是古今中外相同的。    (2017、6)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d3d9840102wstg.html

顶部
洗竹汽船
秀才
Rank: 2



UID 17459
精华 0
积分 386
帖子 35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呵呵,找个机会...  

顶部
活的儿七羽
楼客




UID 743
精华 0
积分 2713
帖子 245
威望 0
金钱 8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努力~~各位。。。  

顶部
wswyyyg
秀才
Rank: 2



UID 1687
精华 0
积分 2084
帖子 164
威望 0
金钱 2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9-4
状态 离线
不错!  

顶部
汽酒晓鬯
楼客




UID 18950
精华 0
积分 321
帖子 29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顶一个先  

顶部
丹书铁券
秀才
Rank: 2



UID 14591
精华 0
积分 673
帖子 43
威望 0
金钱 6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顶部
暴鳃沙外
楼客




UID 19541
精华 0
积分 352
帖子 32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长时间没来看了 ~~  

顶部
汽酒洞溃
楼客




UID 9644
精华 0
积分 507
帖子 37
威望 0
金钱 1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支持~~  

顶部
蒋蒙
秀才
Rank: 2



UID 2115
精华 0
积分 1378
帖子 124
威望 0
金钱 1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先看看怎么样!  

顶部
温西尔
秀才
Rank: 2



UID 13444
精华 0
积分 2961
帖子 48
威望 0
金钱 280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要顶!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19 19:58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302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