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分享] 历史上会宁最早的……
东风吹来
秀才
Rank: 2


UID 1361
精华 0
积分 1392
帖子 414
威望 12
金钱 65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8-17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10:5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历史上会宁最早的……

历史上会宁最早的……

贠守勤

(2019年8月1日)


△会宁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牛门洞新石器时代遗址。会宁现已考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73多处,尤以牛门洞遗址1921年最早发现,属于马家窑文化牛门洞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过渡的类型,是马家窑文化最早的类型。“石岭下类型”的定名,表明马家窑文化是从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牛门洞遗址包括了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

△会宁最早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会师旧址,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

△会宁最早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虾蟆城遗址,第四批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

△会宁最早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会师旧址(1936年)、牛门洞遗址(新石器时代)、郭虾蟆城遗址(宋代)、窠立台遗址(新石器时代)、老人沟遗址(新石器时代)、北二十里铺墓群(汉代)、西宁城址(宋代)、武举城遗址(宋代)、会师联欢会旧址(1936年)、铁木山大佛殿(清代)。

△会宁最早的碑刻:《唐天宝·范楷墓志》碑刻。范楷,会宁人,拜安化县尉,唐天宝四年(754年)九月廿九日寝疾。此墓志今存靖远县博物馆。

△会宁最早的德教碑:清乾隆·冯聚贤(文翁冯先生)墓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九月十八日,门人宋永泰、保干、王建亭、路万福、曹养成等勒石。

△会宁最早的会馆:山陕会馆。山陕会馆是乾隆三十年(1766年)由贡生王克绍以及在会宁的山陕客商捐资修建的,光绪年和宣统年曾两次改建,会馆县城西大街。

△会宁最早的古城:大羊营城,即祖厉县古城。祖厉县,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经反复考证,治城就是大羊营城,位于郭城驿镇祖厉河与关川河交汇处。

大羊营城同时也是会宁境内最早的县级治城。

△会宁最早的关隘:乌兰关,北周(557—581年)置。《肇域志》“靖虏卫”条下记载:“乌兰关在乌兰山上。本祖厉县,后周(北周)置乌兰关”。

△会宁最早的驿站:保宁驿、青江驿,明初(1368年)建。明·赵完璧有《宿青家驿》:“古驿萧条独宿时,悲风吹动故乡思。疏灯半夜窗前暗,残漏孤城月下迟。人为浮名来绝塞,书因遥阻到无期。梦魂忽忽惊寒榻,唱彻鸡声又路岐。”

△会宁最早的递运所:翟家所。会宁的古驿站多兼有或先后为递运所,但是专门的递运所只今翟家所一处。翟家所位于青江驿和保宁驿之间,明代早期建,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修,开南北二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设腰站。

△会宁最早的古道:根据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西巡返回时经过会宁、静宁到达北地郡郡治义渠,再返回咸阳,会宁境内应该有秦驰道,目前尚没有发现遗址。

根据公元前112年汉武帝西巡至祖厉而还,会宁也应该有汉御道,这些古道今天都找不到遗迹。

丝绸之路是后来会宁重要的考察比较清楚的古道,产生于公元前138年以后。

△会宁最早的公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征发民工两万多人,军民一道修筑西兰大道,沿途栽植杨柳。民国16年(1927年)9月,在西(安)兰(州)大道的基础上,经过军民多次整修勉强通行汽车,民国18年(1929年),西兰公路全线修通,是会宁以至于甘肃有史以来第一条能够通行汽车的真正意义上的公路。

△会宁最早的古墓:会宁已发现的最早的古墓汉墓有20多处,文化标志为汉砖、汉瓦、瓦当(有长乐未央瓦当等遗存)。汉墓群主要分布于柴家门镇北二十里铺村等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道光时期《会宁县志》载,王莽之父王曼葬于窝铺古城附近,但目前并无有说服力的文化遗存或考古资料佐证。

△会宁最早的壁画:甘肃专家指出,见于会宁宋墓的壁画有:“紫荆复萌”、“伯瑜泣杖”、“谷拖舆谏父”、“董永卖身葬父”、“曹娥哭泣”等,这是会宁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壁画。

△会宁最早的桥梁:西津桥,旧址载:在县西一里。修以数椽,可渡。后来还有范家沟桥、西宁桥,又云“西连桥”,久废。再后来还有后川桥、通涉桥、普济桥、郭城驿桥等。

△会宁最早的楼阁:迎曦楼,县大门东。明万历中(约1596年)知县高拱辰建,清道光十年(1830年)知县毕光尧重修。

△会宁最早的祠堂:崇圣祠,在文庙右,万历初(1573年)知县高拱辰以旧教渝宅改建。

△会宁最早的寺观:石虎寺,即香林山石虎寺(又称大佛寺),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根据考证,石虎寺有可能建于汉代,最早的位置在汉岔塔(塌)寺岔村,遗址尚存,仍有砖瓦等,不远处我们还发现了一处汉墓。

万寿寺,在县治北,亦宋元古刹也。

△会宁最早的庙宇:关帝庙,一在南河坡,当建城之始立庙,以映朱雀(旧志)。一在城南街,查:城南关帝庙向在南瓮城内,肇自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万历中,始移置城南街。

△会宁最早的学校:学宫,旧在城西,洪武六年(1373年)知县郁斌之所规划,刘缙乃踵成之,正统十三年(1448年)重修。

△会宁最早的照壁:铁木山砖雕照壁,位于铁木山石虎寺大佛殿东南侧。通高3.55米,须弥座高70厘米,上部为出阁挂斗仿木结构。正中大方砖拼凸雕“琴高乘鲤图”,图高1.7米,宽2.4米,整个照壁长2.4米,厚0.53米。明代建,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宁最早的乐楼:陇西川乐楼。位于杨崖集镇陇西川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梁记纪年书作“元明二年”。明清两代修葺者达六次,并且每次修葺后都刻制巨匾一块,至今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尚有“浩荡乾坤”“彩凤云霞”“神听和平”等。

民国34年(1945年)加固修葺,总高8.3米,宽7.5米,进深8米。其中楼基高2.2米,四周用石块围砌,里面用土夯垫,楼体高4.5米,顶端装饰物高1.6米;楼体分为前台和后堂两部分,前台呈亭阁状,高3.6米,宽7.5米,深3米,前沿口两侧装有1.5米×1.5米的窗楼式木栅栏;后堂为人字梁结构,高4.5米,宽7.5米,深5米,台、堂之间用木板分隔,隔板上留有“出相”“入将”之门,隔板正中顶端镶有一块2.5米×0.6米的大匾,为民国年间邑人梁松操题写的“陇镇雅观”四个榜书大字。由于设计造型独特、稳定性极好,因而民国9年(1920年)大地震时,周围其他建筑物均毁于一旦,而此楼岿然不动,基本保持完好。

2004年,乐楼进行了修葺,流萤题“雄视古今”。2009年,省人大副主任孙效东和市政协主席张廷魁分别题写了“雄视古今”、“惠风和畅”等匾额,万全琳撰写了碑记。

△会宁最早的烽火台:张城堡烽火台,位于翟家所镇张城堡村东北山上,宋代建筑,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宁最早的窨子:草滩镇殿坪村殿坪社苦水河南岸断崖上,县文物部门考证为元代建筑,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宁最早的堡子:叶家滩堡子,郭城驿镇叶家滩村与黑虎岔村交界处小山包顶,考证为宋代建筑,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宁最早的化石:猛犸象化石是会宁新庄乡泉坪村发现的,是中国第一具较为完整的早期猛犸象头骨化石,距今约350万—300万年,现复原存于县博物馆。与此同时,还有甘沟猛犸象牙化石、成牟鸵鸟蛋化石等。

△会宁最早的煤矿:炭山沟煤矿,遗址位于新添乡炭山村小炭山社和郭家社之间,煤矿在清代道光年间民间就开始挖掘,光绪十七年(1891年)马军组织开采,民国32年(1943年)甘肃师管局司令蒋云台雇工开采,1957年,甘肃省工业厅派技术员表少林,会宁县长冯琯等人兴办会宁县炭山沟煤矿,1961年底撤销,1970年3月再次开办。1980年定西地区决定与定西红旗山煤矿合并。

△会宁最早的水库:会宁的水库一般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早期,但也有更早一些的,如像翟家所镇高张水库。高张水库位于陈湾村,1958年修建,遗址尚在,已干涸。

原文地址:https://www.sohu.com/a/330959947_716848

顶部
会宁小浪
秀才
Rank: 2



UID 1150
精华 0
积分 3054
帖子 241
威望 0
金钱 41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4-2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22-12-31 06:5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拿分走人呵呵,楼下继续!

顶部
抑淅
楼客




UID 8563
精华 0
积分 407
帖子 37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 21:0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5548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