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父 亲
会宁人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472
精华 2
积分 3768
帖子 587
威望 182
金钱 2295
贡献 2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3-16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10:54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父 亲

来源:http://www.tanchang.gs.cn/viewthread.php?tid=39


父            亲  

任   笃    让

   
              

我的父亲是一个记忆力惊人的人。凭着这一基本功力,他一生读了不少孔孟的书,也读了很多中医理论的书籍。其前半生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教书育人,桃李芬芳;后半生则以医为业四十余年,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深得患者好评。

不过,父亲的一生,是曲折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但终究是辉煌的一生。

1918年阴历2月23日,父亲降生在会宁县任家湾一个家道中落之后又开始恢复元气的中等农民之家。其祖父为清同治年间秀才,其父光绪年间因为江南水灾捐款而获得一个监生的头衔,家庭经济状况由于本书开篇所述原因,其实在贫寒之列。1920年阴历11月初7日,遭遇海原大地震,大难不死。但地震之后,家境相对更加贫寒。父亲兄妹三人,其兄长他16岁,这时其兄就读于私塾,家里已是罄其所有了,已不再有余力供他上学。童年时期的父亲赶着家里的几只羊一边放牧,一边自学识字。本来其兄可以教他识字,但为了生计,其兄成年后离家到三十里地之外的老君镇上开诊所。那时附近识字人很少,只要遇见过路的识字人就求教。当时有个曾给其兄教过书的姚先生,知道父亲好学,只要路经我家门就找父亲主动教字。父亲聪慧刻苦,教一遍就能记住。到15岁时,父亲已读了许多书。之后,用两年时间就读于老君高级小学。成绩突出,深受先生赞扬。

18岁高小毕业后,虽不是满腹经纶,但能作能写,在当地已算一个文化人了。父亲又是一个易于接受新思想的人,这是他一生的长处。此时红军已长征到达陕北,父亲受其影响,又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尤其深受陶行知先生兴办乡村学校事迹的启发,父亲决定创办家乡小学校,以实现教育救国之宏愿,让那些跟他自己一样想读书而无门以入的穷孩子能上学读书。

当时方近有私塾两家,可是收费过高,穷人的孩子只能望而却步。然而在穷乡僻壤的当时当地办所新型学校谈何容易。校舍、教学设施一无所有。 幸好魏家川有座废弃不久的庄院,院内有几孔窑洞。父亲几次找旧庄院主人商议,终于借作校舍。因陋就简,父亲自己动手并动员附近渴望求学孩子的家长一起,在窑洞内用土块垒砌了一些土台。父亲无偿从家里拿出几块木板搭在土台上。这样就有了教室和课桌,让学生自带凳子,黑板也是父亲捐的木板,自己请木匠做的。这样,一所破天荒不收费的穷孩子求知的乐园终于诞生了。

初创时期的学生,有张宗良、周秉乾、王廷南、王振业、王振邦、魏守贤、任笃恭、任笃宽等。课程除开设当时通用的小学语文算术外,还加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子家训》《纲鉴要略》等传统启蒙读本。那时的课本不像现在这样按时发行,而且穷孩子也买不起,父亲就亲手给学生抄写。早期学生魏守贤至今仍珍藏有当时父亲亲手抄写的课本四五本(见插图)。那是小楷字体,从这些旧抄本可见出父亲当时工作的认真与追求的执着。

学校创办时,只上报立案备查,根本不拨经费,像粉笔一类教学必需品,只好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加工。父亲自带干粮权作午饭,其清苦之状可以想见。旁的许多人不理解:这人图啥呢?现在说起来,真可谓真正的劳动模范!

1938年秋,淋雨多日,废庄院有随时倒塌之虞,经众人同意,迁校址青龙山古庙内。迁校址的同时进一步申办国立小学,以争取经费。为申办国立小学而拟定校名为“青龙镇初级小学校”。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起初申报时拟校名为“青龙山初级小学校”,当时教育局长并不了解下情,看完报告后反问道:“山上建所学校算什麽?”父亲机智地争取说:“不是山,是镇,青龙镇。”于是局长又问:“有无集市?”父亲赶快说:“农闲时有,农忙则停。”局长不再实地了解就批准建校,拨建校经费40元(银元),校名确定为“ 青龙镇初级小学校”。据会宁县档案馆原始资料记载,会宁县解放时共有国立小学14所,其中一所就是父亲亲手创办的青龙小学。

建校经费太少,为组织群众力量办学,父亲倡导成立了校董会。当地有名望者漆万斗、任继述、任思忠、王正德、沙养棋诸公为校董会成员,父亲任校长。校董会动员群众出工出力在庙院内新修土窑三孔,新打水窖两眼,新做了几套桌凳。课桌不足,仍以土台搭木板代之。校舍宽敞了,学生也很快增加至70人。这一年新报名的学生有周家沟的周厚天、周广裕等,平头川的连晋云、张汉烈等,有老君乡的殷贵卿,翟所乡的陈思文、陈思明等,更有宁夏西吉县那边的刘养修、陈明、李文坛等。按照不同层次,分编为三个年级。教材以宣传抗日为主,以教师抄写为主。父亲一个人承担着六七十个学生的管理、教学任务,并不断学习和贯彻新的教育教学法,科学管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老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学生成绩提高很快,使学校声名远播。

1941年春,由于班级、人数进一步增加,父亲聘请了青江驿人王辅臣先生任教,并让其在自家吃住。

1943年春,父亲的高足弟子张宗良从会宁师范师训班结业后和父亲一起任教。

为了进一步深造,提高教学能力,1944年秋,父亲和张宗良师生携手同上了会宁师范。为使教学不受影响,父亲又请来翟所乡人安居堂先生任教,并安排在自己家里吃住。

1946年秋,父亲从会宁师范毕业后,分配县城枝阳二完小任教(有与毕业生的合影,背面有字)。

1949年8月,会宁解放,父亲从枝阳小学调回青龙小学,被县政府任命为校长。9月3日,正式开学上课,敲响了解放后青龙小学第一声上课钟声。

1950年,父亲特邀老君小学少年儿童队(即后来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张明义、大队委员任笃敏等,在青龙小学建立了少儿队组织,十几名少儿队员戴上了红领巾。

1952年秋,在政府的支持下,迁校址张家坝堡子内,校名未作改变。

1950年至1952年,父亲曾两度参加定西专署组织的全地区暑期教师会,不断接受新的教育观念与思想,积极按照上级要求办学。

此期间,父亲一人教四个年级外,每天一放学,即带上农民识字课本和亲手抄的书,身背小黑板,奔走于各个村庄,建立夜校识字组,培养扫盲教师,组织大一点的学生帮教,并亲自辅导教学。经过不懈努力,使一大批青少年文盲脱盲,如杨建华等。1952年10月 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父亲“扫盲积极分子”称号,并颁发了奖章。

1953年3月,县里分配靖远师范师训班毕业的靖远人曹富智来青龙小学任教。曹时年16岁,生活难以自理,父亲就请在自己家里吃住。28年之后,1981年,我有事去会宁县政府,巧遇时在政府某部们上班的曹先生,曹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时仍表示十分感激。

当时还有几名特困生,初小毕业,难以去外地上完小,父亲不辞辛劳专为他们开设了完小课程,让他们读完后考入外地初中,如陈国桢、张文同、刘俊卿等。

从1950年至1955年,父亲一直兼任元龙山初小、平头川初小的辅导学区校长,帮助这些学校开展政治学习、教学辅导、建立少儿队组织等多项工作。

此期间,父亲曾几次申办青龙初小为完全小学,未果。从现在的观点看,申办不仅是必要的,在学校布局上是合理的,而且父亲的学力、学历均是合格的,完全能胜任的,甚至是绰绰有余的。父亲曾在枝阳二完小教高年级课程,是优秀教师。可以说父亲具有教育家的天赋与耐心。当我打算当教师之时,父亲曾多次向我传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包括教育机智及各种教学方法,使只有初中学历就直接任教初中课的我受益匪浅。还有父亲之前之后给我讲过的启迪智力的算术题,我至今记忆犹新。

以下列举趣题2则:

1、韩信乱点兵: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瓣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月半,去百零五泄天机。(公倍数问题)

2、耳听墙外贼分银,每人三两剩四两,每人四两缺三两。白银几多贼几人?(算术题,也可用代数方程式解)。

3、 鸡兔同笼的问题等等。

另有乘除法验算捷径一:

1、两乘数本身分别不管位数累加,进位至个位数,再相乘,其积本身数累加进位至个位数;2、两乘数之积亦不管位数累加进位至个位数。两数相等,则该题得数肯定正确。例如:345乘以76=26220,最后两边都是3.

这个验算法,我初当老师时,讲过几年小学算术,学生拿

来作业本,再大的数字,我扫一眼就打正误号,无一差错,学生不知这个方法,无端地佩服我,以为我心算很厉害。言归正传。

       在申办完小未果的情况下,加之父亲此时身体欠佳,疑为传染病,怕传染给学生,故辞去自己热爱的从事了20年的教师之职,转行当了医生。

     医学是我们家的家传之学。相传人称任六爷的先祖精通医理,擅长针灸,闻名遐迩。我们是任六爷的直系后代,到祖父一代,针灸之术仍十分精湛。一直以来基本上是免费为乡邻服务,祖父曾无偿救治过一个生命垂危的过路麦客子,被传为佳话。伯父20岁之后专攻中医,后成为方近著名的中医大夫。在祖父、伯父的影响下,父亲从小就背诵了很多中医书籍,包括《濒湖脉学》《汤头歌》《药性赋》《伤寒论》《黄帝内经》等,加上祖传的针灸之术,此时到青龙乡卫生所工作,其实是驾轻就熟。那时我已记事,记得半夜里常有危重病人之家人敲门求医,父亲是毫不推辞与拖延地赶去出诊,救死扶伤,不知挽救过多少人的生命。

但是,当1957年反右运动的恶风袭来时,父亲未能幸免于难。竟以“反动地主”的罪名,把父亲禁锢起来。这里我只好引用一句无可奈何的名言:“过去的一切就让它过去吧。”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父亲深谙医理,在劳改农场,仍以医生的角色,熬过了漫长的六年,或者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假如父亲是一个纯粹的教师,或者没有当过一天的医生,那么,那六年是绝对不可能活着熬过来的。

这期间,父亲以其机智救出了一个难友——被判刑20年的右派王璋先生。王璋先生出身书香门第,精通诗词琴棋书画,兴趣十分广泛。我至今珍藏有王璋先生给父亲的一封亲笔信,只从信中的文字足见其文学底蕴、书法功力。这样一个书呆子,岂堪劳改农场超限度的苦役和一天两顿稀糊粥的吊命饭。王璋 倒下去了,在病号中属拖延时日的死鬼。父亲不失时机的为王璋诊断为肺结核后期,农场头目见其皮包骨头的样子,信以为真,报告上级,提前释放。这一年是1960年。

这里,我想宕开一笔,说说曲折不幸的王璋。王璋真有一部罗曼史,这里简直不忍心说下去,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忠直之士,被判刑20年后,其妻为了活命,带着二男一女三个孩子转嫁给了一个贫下中农文盲队长。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王璋被救出狱,其妻立即杀了一个回马枪。王璋将复婚纪念品——两条手绢寄给了仍在狱中的父亲。父亲把它带回家来讲出一段故事。1978年,平反后的王璋先生,第一件事情是从平凉带着重重的礼品与谢意赶到我家看望自己的挚友加救命恩人——我的父亲。这种感人的真情,今日写来,仍不禁潸然。

时隔不久,父亲的冤案也得以昭雪。在宕昌已近十年的我,得知喜讯,夜不能寐——从此我也有了出头之日,——转正为公办教师。

平反后的父亲年事已高,但他仍执着于医学。后来到宕昌办起了诊所,实现了被打断多年的梦想。其实,父亲的行医治病活动一直没有完全中断过,在农场六年且不用说。1963年回到家,虽然受贫下中农指教而务农,但由于父亲的医术精湛,当地许多疑难病症,一些专职大夫 却束手无策。那些病家,常常半夜把父亲请去,天亮前又悄悄送回,治好了不知多少病人。后来到宕昌开诊所时,曾治愈几例在县医院久治不愈的病人。从不多收患者一分钱,医德之高尚,众口皆碑。1987年,宕昌县卫生局及个协联合给父亲颁发了“先进个体劳动者”的奖状。

这几年,我几次见到宕昌将台乡一患者,那人自述,多年久治不愈的风头疼,经我父亲三副仅值八元钱的中药就彻底除掉了病根。其人说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后来父亲的诊所迁到兰州旧大路,治愈病人之多,无可计数。尤其临夏州的病人被治愈后,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到兰州来找父亲诊治。有一位在省政府任职的处级领导,被治愈后亲手题写了一幅匾额道:“治病如取,速解痛苦,验方神奇,妙手回春”(见图)。

总之,父亲不论干什麽,都有一种执着的精神,钻研的精神。尤为可贵的是终身注重学习,至老手不释卷。八十高龄时,仍眼明耳亮,记忆力不减。闲居下来,仍要找书来读,读完一本新书,总喜欢将内容讲出来。不仅如此,还常常脱口背出许多典籍的名句或片段。在博闻强记方面,我自叹不如。

父亲一生十分注重教育。早年从事教育工作,尤其创办学校为穷孩子着想而不思索取的精神是多麽的可贵。至今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回忆起来时仍赞叹不已。父亲创办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计数,其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假如,父亲不要尽全力创办这所学校,那方近人在文化方面的损失就大了,起码像张宗良、李文坛等教授级的知识分子就未必一定是今天这个样子。

父亲在教育子女上,也是完全遵循教育理论,既非常传统,又十分开放。他严格要求我们,但从不呵斥,更不体罚。从我记事起,连父亲的巴掌也没挨过 。父亲闲下来,我们子女围坐一起,常常聆听父亲引经据典地讲人生哲理,讲行为规范,讲先贤轶事,讲天文地理,讲数学趣题,或教我们读书习字,循循善诱,不知不觉总是到了深夜。全村人都知道,最我们一家人睡得晚。那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那一言一行的性情陶冶,对子女们今后意志的坚定,信念的确立,修养的提高产生了莫大的影响。那时灯油昂贵,但我们绝没有因此而耽误晚上的学习。我们兄弟姊妹后来基本都是靠了读书而吃饭,而且为人忠直厚道,有一定的修养,足见父亲教育方法的成功性。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和母亲一样,父亲供我们上学读到底的 信念是同样坚定的。

作为人子,父亲又是一个孝子,对自己的父母,有每天早晚问安的习惯,衣食住行的照料更不必说。祖母去世时,父亲不在家,回来后,立即做纸火隆重祭奠,后来又给祖父母立了纪念碑,碑文是父亲自己起草的。

父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经历了社会风云变幻,他的晚年还是幸福的。他看到了社会的改革与进步,看到了子女们的成功,基本享受了子女们的孝敬。父亲八十大寿时,我们在兰州大酒店“上下九”包了一层楼,为父亲庆贺生日,当日参加宴会的亲友都非常激动,连酒店的经理也上来敬酒祝贺,说见过的宴会的确多了,而像这麽隆重的老人八十寿诞尚属首次。父亲也十分欣慰。其录像、照片资料至今犹存,当时一架摄像机,三四架照相机同时拍摄,气氛的确非同一般。

1998年7月19日,父亲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81岁。

概括地说,父亲一生办了三件大事:

一、创办学校,功不可没。《白银市教育志》给父亲作传记载,评价甚高。会宁县主编的《辉煌与使命——追求卓越的会宁教育》以父亲为主,写了我们一家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的小传,甘肃省政府授予我家“教育世家”的称号。

二、行医济世,功德无量。

三、教子有成,泽及后代。

父亲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我们隆重举行仪式立了纪念碑。碑文是我起草并书写的,碑文如下:



   先父一生,历尽艰险。愈挫愈韧,愈挫愈坚。

   幼年牧羊,手握书卷。十五入塾,始读经典。

   后上师范,立志教研。青龙小学,奔走创办。

   贫寒子弟,方有书念。亲为抄书,诲之不倦。

   既是校长,又为教员。育人廿年,成绩斐然。

   转而行医,医术精湛。药到病去,患者称赞。

   然在五七,突遭诬陷。先父达观,历险而还。

   三中全会,冤案平反。诗书漫卷,景仰邓贤。

   供儿读书,不顾辛艰。环境险恶,信念更坚。

   教儿做人,为国奉献。儿等尽力,不负父愿。

   晚年慰藉,别无遗憾。先父去矣,垂世德范。



       邓贤,指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顶部
小老劈
秀才
Rank: 2


UID 978
精华 0
积分 2332
帖子 199
威望 0
金钱 14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0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12-24 09:5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谢谢哦  

顶部
灵空
秀才
Rank: 2



UID 597
精华 0
积分 2543
帖子 212
威望 0
金钱 2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7-18
状态 离线
长时间没来看了 ~~  

顶部
wt2008
秀才
Rank: 2



UID 69
精华 0
积分 2641
帖子 227
威望 0
金钱 1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7-15
状态 离线
我在努力中  

顶部
特妙
秀才
Rank: 2



UID 1613
精华 0
积分 1953
帖子 168
威望 0
金钱 10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6-20
状态 离线
挺好啊  

顶部
曜德骝
秀才
Rank: 2



UID 847
精华 0
积分 1550
帖子 214
威望 0
金钱 120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好帖子,要顶!

顶部
binjingxue
秀才
Rank: 2



UID 1300
精华 0
积分 2553
帖子 213
威望 0
金钱 2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5-18
状态 离线
楼主,支持!  

顶部
DANDAN
秀才
Rank: 2



UID 391
精华 0
积分 2358
帖子 204
威望 0
金钱 10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12-21
状态 离线
支持你加分  

顶部
muzhimi
秀才
Rank: 2



UID 1534
精华 0
积分 1965
帖子 178
威望 0
金钱 13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3-28
状态 离线
不错,看看。  

顶部
风蚕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90
精华 0
积分 3756
帖子 676
威望 106
金钱 244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7-25
状态 离线
哈哈,看的人少,回一下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30 08:39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74042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