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2011年平板电脑推荐
刘水笨
举人
Rank: 3Rank: 3


UID 1182
精华 0
积分 3517
帖子 815
威望 164
金钱 177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7-18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6:0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2011年平板电脑推荐

来源:笔记本频道

  平板电脑是PC家族新增加的一名成员,其外观和笔记本电脑相似,但不是单纯的笔记本电脑,它可以被称为笔记本电脑的浓缩版。其外形介于笔记本和掌上电脑之间,但其处理能力大于掌上电脑,比之笔记本电脑,它除了拥有其所有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都更胜一筹。 平板电脑有两种规格,一为专用手写板,可外接键盘、屏幕等,当作一般PC用。另一种为笔记型手写板,可象笔记本一般开合。
  去年苹果煽动的iPad的翅膀,在将近一年后的今天终于在CES上掀起了一股平板电脑的旋风。此次刚刚结束的2011年CES展会,众多的厂商联手上演了一场平板盛宴,发布将近百款的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大战正式拉开大幕。
  而在此次CES展示的众多平板电脑中,每家产品的尺寸、型号、配置、应用软件都不尽相同,看似平板电脑市场好像百花争鸣一般,让用户看的是眼花缭乱。但是虽然平板新品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从这些新品中却发现了一些很明显的平板电脑发展趋势,这或许将成为2011年平板电脑的主要发展方向。

  平板电脑硬件发展趋势:各家芯片大厂一通乱战
  在笔记本处理器上,目前还是intel一家独大,但是在平板电脑身上,一家独大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目前在平板电脑的处理器部分共有四大类处理器,苹果A4处理器、NVIDIA Tegra2处理器、intel ATOM处理器和通用ARM处理器。目前,苹果A4处理器自然只有苹果iPad独家使用,而NV的Tegra 2处理器则凭借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而被人们所关注,毕竟能够在平板上运行3D游戏和流畅播放高清视频是不少平板用户的梦想。而ARM处理器凭借低功耗这个优势,使得平板的续航能力得到不少提升,深得不少品牌的喜爱。而ATOM处理器在兼容性上的优势使得其目前依然是Windows系统的最佳搭档。

  虽然目前有这4大类平板处理器,但是从众多产品上看,NV和ARM的处理器更被厂商所接受,而在桌面和移动领域呼风唤雨的intel、AMD两大巨头的产品似乎成为了非主流,两位大佬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分别在平板领域挥下重金,推出各自的平板处理器。intel马上将推出新一代的凌动处理器Oak Trail,能耗仅为上一代处理器的一半,而且支持全高清视频播放。而AMD则也推出了大杀器APU处理器,将多核处理器、拥有支持DX11的显示芯片与专门的高清视频加速模块整合到一块芯片上,并且还有超低TDP是它的最大卖点,也是最有利的杀手锏。

  intel和AMD的加入使得平板处理器种类更多,这也给了众多厂商一个选择的难题,究竟选择谁家的处理器才更适合平板电脑呢?虽然目前还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但是我们能够看到大概的方向,那就是超低的功耗、更强的图形处理能力、更强的高清视频播放能力将是平板处理器发展的方向,只要满足这几个条件,那就会在平板处理器市场取得更多的份额。
  平板操作系统发展趋势:Android将成主流
  苹果的IOS4系统帮助iPad成就了2010年的销售奇迹,但是由于苹果的独家性,其他品牌要想在推出平板电脑,那就只能选择其他的平板操作系统,而在成本控制非常严格的今天,免费的东西就会受到追捧,而免费的谷歌Android系统自然成为了众多品牌的不二之选。
  在本届CES上谷歌展示了一段Android3.0系统的视频,这个名为“Honeycomb”的系统被Google定位为“专为平板而做”。摩托罗拉首款平板产品Xomm据称就是采用Android3.0系统。像在手机领域开源的Android给iPhone带来的挑战一样,硬件厂商也希望2011年借助新的Android系统在平板市场改变格局。事实上,去年iPad的竞争者——三星于11月推出的GalaxyTab也是采用的Android2.2系统,据称目前销量已经达到150万台。而另一巨头联想的乐Pad虽然用的是号称是独家研发的系统,但是也是基于Android系统改良而成。在几家巨头的带动之下,不少品牌也投入了谷歌的怀抱。
  而相比起现在主流的Android系统,intel联合诺基亚的Meego系统、黑莓Tablet OS、微软Windows以及惠普WebOS系统虽然都有自个的特点,但是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使得OEM厂商和用户都只能观望,毕竟谁也不愿意成为失败品的实验者。
  平板面板面积发展趋势:7寸还是10寸,这是个难题
  乔布斯说过10寸才是最适合平板电脑的尺寸,7寸屏幕太小,苹果也永远不会推出7英寸的iPad。乔布斯的坚持也“感动”了不少竞争者,例如在这次CES2011上,联想乐Pad、摩托罗拉Xomm等平板电脑都采用了10.1英寸的液晶屏幕。

  要想在10寸平板市场击败iPad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不少厂商选择了避开10寸市场,主打7寸平板市场。例如三星的Galaxy Tab、戴尔Steak 7、黑莓Playbook等,7寸的产品相比10寸来说,便携性更高一些,但也有用户会担心屏幕面积缩小会影响操作体验。此外还有一些品牌推出了比较怪异的尺寸,4寸、5.5寸、甚至还有宏碁概念级别的14寸平板,但从主流方向来看,7和10寸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流尺寸,这样既能保持平板电脑的便携性,又能提供更加舒适的操作性。
  平板存储、应用软件趋势:没有软件库将会被淘汰
  iPad的存储容量为16G和32G,今年大部分平板新品也延续了这个存储容量,不过在容量上略作调整,16G逐渐将会被主流品牌抛弃,32G或许将成为主流起跳标准。而在今年不少产品上都发现了更让人欣喜的一个改变,不少品牌都加入了存储卡扩展插槽,这极大的减少了用户增加存储容量的成本,只需购买现在非常廉价的SD卡就能提升存储容量,这也算是人性化进步的表现。

  独自的应用程序库也将是今年平板电脑一个重要改变,App Store是iPad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靠卖硬件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苹果不但凭借App Store获得丰厚的收入,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开创了软件业发展的新篇章。如果一款平板电脑不能持续性地获得大量实用又有趣的应用软件,那么它就很难把用户从iPad那边吸引过来。
  而现在竞争者们已经意识到了软件对于平板电脑的重要性,都开始纷纷进行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联想、华硕、宏碁等国际大牌都打算建立各自的平板应用软件中心,这也表明不少传统PC品牌不再只是硬件提供商的角色,将会整合更多元素进来,这也会是未来平板电脑行业一大发展方向。

顶部
雪之花
秀才
Rank: 2



UID 1049
精华 0
积分 2617
帖子 222
威望 0
金钱 16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2-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12-31 14:4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无语  

顶部
weiyiop (人生路漫漫)
秀才
Rank: 2


UID 474
精华 0
积分 2315
帖子 210
威望 0
金钱 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3-20
来自 甘肃通渭
状态 离线
努力~~各位。。。  

顶部
街头小混
秀才
Rank: 2


UID 197
精华 0
积分 2946
帖子 231
威望 0
金钱 42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9-3
状态 离线
写得好啊 估计有马甲  

顶部
洋取灯渌酒
楼客




UID 675
精华 0
积分 2852
帖子 252
威望 0
金钱 6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呵呵,明白了  

顶部
zzzl520
秀才
Rank: 2



UID 1339
精华 0
积分 2443
帖子 209
威望 0
金钱 14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7-28
状态 离线
必须顶  

顶部
老狼
秀才
Rank: 2


进步奖2
UID 162
精华 3
积分 3859
帖子 495
威望 64
金钱 545
贡献 5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26
状态 离线
顶下再看  

顶部
我是我
秀才
Rank: 2


UID 1424
精华 0
积分 1541
帖子 405
威望 9
金钱 85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11-23
状态 离线
应该加分  

顶部
hxhwhy888 (hxhwhy888)
秀才
Rank: 2



UID 1316
精华 0
积分 2970
帖子 246
威望 0
金钱 26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7-12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KTV
举人
Rank: 3Rank: 3


进步奖6 进步奖3
UID 1064
精华 0
积分 4080
帖子 940
威望 184
金钱 210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2-24
状态 离线
加油啊!!!!顶哦!!!!!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16 09:3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538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