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铁人王进喜的故事
大米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1 进步奖6
UID 317
精华 1
积分 7165
帖子 1163
威望 315
金钱 4376
贡献 1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6-16 08:5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铁人王进喜的故事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得到医院去看;钻井砸伤了脚,他拄着双拐指挥;油井发生井喷,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

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模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汽车背上包来回跑,问别人:“上边装那家伙干什么?”人家说是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把他刺得生疼。“真急人呀!我们这么大国家没有石油烧还了得!我一个石油工人,眼看没有油,让国家作这么大难,还有脸问?”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第一口生产井。

1960年5月,打会战第二口井时,王进喜被砸伤的腿肿得很厉害,他两次从医院跑回井队,拄着拐坚持工作。

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大喊一声“跳”,便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戴祝文、丁国堂七八个人也跟着跳了进去。奋战了3个多小时,终于制服了井喷。王进喜累得起不来了。房东赵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

丁国堂说,有一次打试验井,王进喜废寝忘食连轴转,刚端起饭碗便靠在钻杆边打起盹来。大家劝他多保重身体,他却说:“我早就豁出去了,只要上午拿下个大油田,哪怕下午倒在钻台上也痛快,也值得!”

来源:大众网



※本文所有权属于大米会师楼 共同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我是快乐的小朋友!

顶部
求实洪英
秀才
Rank: 2



UID 867
精华 0
积分 2370
帖子 220
威望 0
金钱 200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谢谢楼主啊!

顶部
雪儿
秀才
Rank: 2


UID 231
精华 0
积分 2126
帖子 186
威望 0
金钱 8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9-24
状态 离线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何占信,父亲王金堂。40岁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个男孩子,心里非常高兴。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整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听起来非常雄壮,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长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谱往下排,起名王进喜,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重整家业。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王进喜受尽苦难。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1932年,军阀马步芳要建羊毛厂,王金堂被强迫出劳役。王进喜让父亲坐在牛车上,赶车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王家有几亩地被区长以借为名长期霸占。王进喜不畏强权,前去讨要。虽然只要回了几丈白土布,却是王进喜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次胜利。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1938年,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但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顶部
德尔地板-会宁
秀才
Rank: 2



UID 554
精华 0
积分 2310
帖子 214
威望 1
金钱 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5-31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dbc88
秀才
Rank: 2



UID 972
精华 0
积分 2944
帖子 260
威望 0
金钱 8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5
状态 离线
评论:让铁人精神代代相传

评论:让铁人精神代代相传

光明网

罗真如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人。他们在岗位上是生龙活虎的猛将;他们把一腔热血投入到最艰苦的职业,他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他们为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而自豪——“铁人王进喜的后代”,他们为属于一个光荣的集体而骄傲—大庆钻探集团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2006-06-25《中国青年报》)

铁人王进喜离开我们已经36年了,但人们依然怀念他,作为铁人的后代1205钻井队更是如此。也许正因为有了铁人这样的灵魂,1205钻井队创造了中国工业的无数传奇。50多年来,他们打井1700多口、进尺超过200万米,相当于钻透了230多座珠穆朗玛峰。从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至今,1205钻井队已经换了27任党支部书记。新支书接任时,总能听到这样重复的嘱咐:“1205并不仅仅代表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一定要让铁人的旗帜永不褪色,要把这根接力棒传递好。”2005年8月1日,温家宝总理视察黑龙江时,专门到大庆油田看望1205钻井队的工人,号召大家:“要把铁人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发扬光大,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保持下去。”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的这首诗人们或许耳熟能详,诗歌唱出了中国工人的豪迈气概。因为有了铁人精神,1205钻井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因为有了铁人精神,1205钻井队1966年连续奋战11个月,突破进尺十万大关,创造了当时世界钻井最高纪录,受到了全世界同行的尊重,王进喜因此被誉为“铁人”;因为有了铁人精神,1205钻井队可以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让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书写了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因为有了铁人精神,1205钻井队就能够用40年代的老钻机打出了全油田第一口斜度只有2度多的直井,以后又降到了只有半度多,创造了世界钻探史上的一个奇迹。

作为铁人,他必定心中时刻装着祖国心里时刻想着人民,“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就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作为铁人,他必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就能够在发生井喷关键时刻,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做工具来搅拌重晶石粉压住井喷,保护油井保护井上设备;作为铁人,他永远和时间在赛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作为铁人,在工作上最讲究苦干、巧干加能干,“干工作光有一股子干劲,猛打猛冲是不行的,打井一定要注意质量。要对油田负责一辈子,就要对质量负责一辈子。”

在大庆二次创业的征途上,1205钻井队党支部率领着油田的这些新生代们高举铁人精神的旗帜,同时也赋予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自我超越、与时俱进的刻苦学习精神,恪尽职守、岗位报国的爱岗敬业精神,知难而进、攻坚啃硬的艰苦奋斗精神,尊重科学、严细认真的求真务实精神,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开拓创新精神,胸怀全局、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以人为本、诚信友爱的和谐团队精神。从而实现了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从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这支团队工作标准向铁人看齐,言行规范向制度看齐,奖金待遇向工人看齐;困难面前当先锋,考验面前树旗帜,利益面前做典范,把铁人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引用:http://news.sina.com.cn/o/2006-07-01/06009343448s.shtml

顶部
1111
秀才
Rank: 2



UID 1703
精华 0
积分 1938
帖子 171
威望 0
金钱 8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9-11
状态 离线
HOHO~~~~~~  

顶部
甘肃 (我)
秀才
Rank: 2



UID 484
精华 0
积分 2404
帖子 219
威望 1
金钱 3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3-29
来自 李家河湾
状态 离线
王进喜迷雾:“铁人的事迹都是真的”

   识字不多的王进喜,却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最知名的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这首诗以宋振明名义发表过,但最开始是王进喜喊号子喊出来的。被大家称作王进喜“秘书”的孙宝范对南都称,“王进喜的那些诗,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写的。个别找知识分子润色了一下。”
  2010年11月15日,和40年前的举国哀荣比起来,这一天,冥冥中的“铁人”王进喜显得有些落寞。
  当日,在甘肃玉门市,进行了“争做新时期铁人”誓师活动。在黑龙江大庆,则有数百名各界人士来到铁人广场王进喜塑像前,手捧烛光进行追思。除了这两个王进喜曾工作过的城市,全国其他地方已经淡忘了这位曾任中央委员的模范石油工人。他更多已属于历史,而非现实。
  王进喜,1923年生于甘肃玉门赤金区巷口子村,14岁开始为油矿做临时工,新中国成立后,声名鹊起,绰号“铁人”,被誉为中国工人阶级典范。1970年11月15日,他因胃癌病逝于北京301医院。生前身后,王进喜的名字一直和“工业学大庆”联系在一起。
  1989年,他和雷锋、焦裕禄、史来贺及钱学森五人,被中央组织部誉为新中国成立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2000年,新华社《半月谈》评选的“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中,也有他的名字;去年,他亦无悬念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回溯新中国史,王进喜就是绕不过去的人物。在大庆,从油井、学校、道路、广场、纪念馆一直到公安分局,都以铁人命名,但他的面目,在大庆人心中其实也已日渐模糊:刻板教材之外的王进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特殊年代的符号人物必然呈现出其复杂性。仔细梳理当年有关王进喜的新闻报道、文艺创作,并与他曾经的战友访谈,这些互有差异的叙事,所建构出的三重历史图景,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真实的“铁人”王进喜。
  第一重镜像:新闻报道中的铁人
  “王进喜这匹‘黑马’冒得太突然”
  1964年1月底,新华社记者田流等人悄悄来到大庆———中国东北当时尚少人知的油田。他们此行带着北京特别的嘱托。
  “那时大庆出于保密的需要,对外一直用秘密称号‘农垦场’,仿佛是关押劳改犯的地方。内部则叫‘松辽勘探局’。”1960年从大庆文工团下派到王进喜身旁“写实”的孙宝范对南都记者说,虽然大庆油田在1960年就进行了采油大会战,但在1964年之前,并不为外界所知。
  田流在大庆与“铁人”王进喜谈话五次,和其他相关人谈话两次,并召开座谈会两次———与“铁人”的单独谈话次数之多。“田流见到他,第一个问题就是叫他忆苦思甜。”孙宝范回忆,当年4月19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第二天,人民日报刊发全文,对大庆的宣传报道开始铺天盖地。
  全程参与田流与王进喜访谈的孙宝范说,《大庆精神大庆人》之后,紧接着的报道原定是田流撰写的王进喜人物特稿,但王进喜对报道不满意。“他认为稿子光写他一个人了,他原话是:第一,没怎么写党的领导,第二,没怎么写群众,把我写成了孤家寡人,我只15%-20%同意,得改。”因为时间仓促,修改来不及,田流的王进喜特稿最终没能刊发,“但因其他稿子中有重点提他,他照样出名了。”
  1964年,是宣传大庆精神及“铁人”王进喜的第一波高潮。但事实上,在此之前,王进喜的名字就已多次出现在各类报道中,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标兵。王进喜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新华社,是在1958年10月17日:“去年,全国没有一个钻机能月进千公尺的,而今年9月份月进千公尺的井队就有九十二个。玉门王进喜钻井队更创造了月进五千零九公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这个纪录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这些情况表明,我国钻井速度已跨进世界先进行列。”接下来的报道还称,“玉门油矿钢铁钻井队队长王进喜,保证在9月份完成两年钻井进尺计划。”“王进喜钻井队在1958年一年内的钻井进尺,比玉门油矿解放前十年内钻井进尺的总和还多两千多米。”
  当时正值大跃进的高潮,石油战线也开始了“钻井大战”,频频放卫星。1958年的3月,新疆张云清钻井队,率先宣布实现月钻井上千米的目标。在玉门的景玉海钻井队则很快声称达到2445米……这两个模范队你争我赶之际,只是“一般先进队”的贝乌五队也在8月份加入了战局,队长王进喜一鸣惊人,8月仅用了13天就“实现了月上千”。在制定9月份钻井计划时,王进喜则上报了“五千米”,并且“超额完成”(5009米多)。让当时在新疆的张云清也慨叹,王进喜这匹“黑马”冒得太突然。
  钻井速度月进5000米并不是王进喜的最高纪录,1960年转战大庆后,他领导的1205钻井队创造的数字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9个月交井19口,总进尺21258米。创造了月进尺5466米,日进尺432.98米的当时最高纪录。”(大庆油田铁人传写作组编著,孙宝范、卢泽州执笔《铁人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版)
  这个数字逐年上升,在“文革”开始时达到了巅峰。据大庆《战报》1966年5月26日报道,王进喜的1205队“5月18日18点18分,用一只钻头,以十五小时三十八分钻进一千米,平均机械钻速达每小时八十七点一八米。以一天十四(原文如此)小时,钻完一口一千二百二十一米深的井,最大井斜一点八度,打出了会战以来‘三一’(一天用一个钻头打一千米———记者注。)优质井的最新水平……与去年最好的一口‘三一’优质井比较,上千米时间缩短三十二分。”在设备没有根本改进的情况下,一个钻井队十几小时的钻井进度已超过1957年全年工作量。
 “我的思想歪了,所以才打出斜井”
  开始于1966年5月的“文革”,是继“大跃进”之后,对王进喜影响至巨的第二个政治运动。
  1966年,也是《人民日报》对王进喜报道最为密集的年度,但这种报道到11月底戛然而止。这之后他受到造反派的批斗。到1968年10月,与他相关的报道又浮出水面,此时他再度翻身,新的身份是大庆革委会副主任。次年4月的中央“九大”上他成为中央委员。
  在受到造反派批斗之前,王进喜的革命热情高涨。《人民日报》称其靠学习毛主席的“两论”(《矛盾论》、《实践论》)起家。他的很多发言,刊登在这份中国最权威的报纸上。
  1966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王进喜在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摘要(约一万字)。他说,“一九六三年工委又提出高标准,(井斜)不超过三度……我们就组织全体职工学《实践论》,有一个技术员一听说要打直井,就搬出那么厚的一本‘洋’书看,我奇怪地问他:”你老搬那家伙干啥呢?‘他说:“这上头有个自动防斜的工具。’……我生气地说:”……我们不能搬洋框框,毛主席说要我们自力更生嘛!我们根据我们的条件,走我们自己的道路。你老搬那家伙有啥用呢?‘根据毛主席实践再实践的教导,我们坚决走自己的道路……在工委的直接领导下,时时突出政治、事事讲人的因素第一,全体职工知道了打直井的意义,掌握了地层和设备的规律,所以打得又好又快。我过去打了不少的井,有的井打得好,也打过斜井,为什么?主要是没突出政治,没抓人的思想,首先是我的思想歪了,所以,才打出了斜井。“
  王进喜病逝后,1972年1月,《人民日报》连续两天刊发《工业学大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其中提到他在“文革”初期的表现:“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在毛主席《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号召下,王进喜冲破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干扰,和广大工人群众一起,向刘少奇一伙钻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猛烈开火,狠批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一九六七年初,一小撮阶级敌人阴谋从极‘左’的方面破坏大庆油田的文化大革命。他们散布谣言,刮起一股妄图否定大庆道路、砍倒大庆红旗的妖风。一天夜晚,灯火通明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一个别有用心的家伙当场跳了出来,疯狂地叫嚣说:”大庆红旗是假的,铁人也是假的。‘
  王进喜听了,怒火满腔。他把披在身上的老羊皮袄往后一甩,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是铁人还是泥人,关系不大。大庆这面红旗是谁也动摇不了的……谁敢诬蔑大庆红旗,我们就一拳头把他砸到地底下去!‘……然而,敌人不甘心失败。他们使出了另外一手,对王进喜进行卑鄙的人身攻击。他们编造了许多谎言陷害王进喜,企图从政治上搞垮铁人,砍倒大庆红旗……他们又施出了最后的卑鄙手法,妄图用强制手段迫使铁人就范。一天,几个坏家伙暗中策划和操纵一些人把王进喜关进一间密室,手持皮鞭和铁棍,拿出一张事先写好的诬蔑大庆红旗的纸条,强迫王进喜签字。王进喜愤怒极了,冲着那些家伙斩钉截铁地说:”我识字不多,可是你们写的这几个字我还认得,你们就是把刀架在我脖子上,也别想让我划上一笔!敌人的阴谋,在这个铁打钢铸的英雄面前再一次可耻地失败了。’”
第二重镜像:王进喜与文艺创作
  “王进喜的诗大部分是自己写的”
  1964年开始的“工业学大庆”运动中,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精神大庆人”,除了用新闻报道的形式来加以呈现外,还借用了文艺作品的载体。
  王进喜解放前并未读过书,解放后参加过扫盲班学习。在大庆学习毛主席著作《矛盾论》时,因为不会写矛盾二字,他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和地主,用它们表示“矛盾”。
  但识字不多的王进喜,却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最知名的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1964年毛主席接见斯诺时,斯诺问毛主席:“对当前反华大合唱你有什么要告诉世界的?”毛主席还引用这首诗说:“我们先不说什么。我国东北新开的大油田一个钻井工人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们一发言,世界有人就受不了。“
  但如果查阅1960年秘密出版的大庆《战报》,会发现宋振明在6月20日发表过一首打油诗,全文为:“石油工人干劲大,玉皇大帝也害怕,任你天天下大雨,干劲不减反增加;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任凭地层金刚硬,一月定打井四口。”其中包含“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关键句子。宋振明1960年是大庆油田驻王进喜1205队工作组组长,后来曾任石油部部长,1990年病逝。“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作者到底是王进喜,还是宋振明,也曾在大庆参加会战的老工人间产生议论。
  “这首诗以宋振明名义发表过,但最开始是王进喜喊号子喊出来的。”被大家称作王进喜“秘书”的孙宝范对南都记者说,他曾特地就此事访问过大庆市党史办主任徐勤。按徐勤的说法,喜欢秦腔的王进喜,在干活过程中,豪情所至,慢慢喊出“咱们一声吼啊,地球也发抖哇”、“咱们干劲大呀,困难也害怕哇”这样的诗句。宋振明根据他们喊的内容整理出一首诗,写在1205队的黑板报上。后来,战报记者听到这首诗,就以宋振明的名义发表在《战报》上,“宋振明知道后说:这是人家老铁(铁人王进喜)和工人们创作的,怎么能算我的呢?”
  1970年王进喜病逝后,大庆展览馆要办王进喜展览,拿不准“石油工人一声吼”这首诗是谁的,时为展览馆编辑的徐勤就去问宋振明,“宋振明很干脆地回答,当然是老铁的。”这首诗从此“物归原主”,还登载在《工人日报》上。
  不过,查阅王进喜的讲话记录,早在1966年,他就公开表示:“我常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王进喜的那些诗,大部分是他自己写的。个别找知识分子润色了一下。”孙宝范对南都记者说,譬如那首很有名的“手扶刹把像刺刀,转盘一转响起了冲锋号。钻杆就像机枪和大炮,压力一加,钻头就往地球里面跑。钻完进尺,原油就咕咚咚往地面冒。支援越南人民,气死苏修,淹死美国佬。”就是铁人一句一句想出来的。
第三重镜像:战友眼中的王进喜
  生活上对下属非常关心
  今年75岁的丁国堂,1955年就从农村通过招工,进入了玉门油矿贝乌5队。当时王进喜还是司钻。“司钻就是班长,管七八个人,我在他的班里。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这人非常活泼,我们叫他王师傅。他性格泼辣,不太注意穿着和卫生。特关心人,当我们小弟看待,刚去的时候教我们怎样干,照顾安全,每次开会都讲安全。”丁国堂对南都记者说。
  但王进喜也狠狠骂过丁国堂。那是1960年初,他们从玉门转进大庆,路过北京玩了一两天。“我们半夜三更都不回来。当时石油部的局领导就对铁人说:你可要把这些人收回来,都是祁连山上的毛猴子,到了北京心还能收回来么?”王进喜的老战友许万明说,他们半夜回来,丁国堂关门声音太响,被王进喜叫去,狠狠骂了一顿。
  在许万明的描述中,王进喜是一个从不和下属开玩笑的领导,“没啥事我们都离他很远,不靠近他,有事才找他。但有啥问题,找他,他会马上给解决。我们队里的何珍贵,非常爱开玩笑,但就是见到铁人就害怕。”他用手比画着笑说,“铁人坐这边,他马上换到那边,王进喜走到那边,他马上再换个地方。”
  那些参与大庆石油会战的老战友的回忆,建构了王进喜工作上严厉,但生活上对下属非常关心的形象。对那段往事的回忆,带有浓厚的温情痕迹。从这些叙事的片言只语中,亦可窥见沉默的反对一方意见。
  许万明说,在他1958年进入玉门油矿贝乌5队之后,一个赵姓职工写大字报,上面有王进喜挥手的画像,写着“王进喜一手遮天”,另一个后来被打成右派的王姓职工也加进来,“但王进喜没受太大影响”。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王进喜也时常受到大字报的围攻。
  “铁人文化浅,不大会写字,没写大字报。政治运动中,他专心钻井,参加运动少。”许万明说。
  刚到大庆的1960年,正值三年饥荒期间。“我们借调来17个人一起打井,人员复杂,缺粮,也吃不好。很多人浮肿,很苦,矛盾就大了。有人写匿名信举报,也有人要逃跑,不在这干了。”许万明回忆,他掌握情况后偷偷报告给王进喜,王进喜叫他不要声张,然后召集大家开会,狠狠批评了大家。
  那时,丁国堂任司钻的班上,有个副司钻安力真,向上级写匿名信,举报队长王进喜。“说铁人老批评人,管得太严,是个大工贼等等。当时好多同志受不了,一天从日出到天黑干12个小时,业余还得干活。这封信后来转回队上,队指导员孙永臣召集大家开会,说困难是大自然造成的,王铁人是对的。是谁写的要承认错误。因为知道是安力真写的,所以我班开会最多,每天下班后就开会。但这个副司钻就是不主动承认。后来实在没办法,就点了这个副司钻的名字:给你改正时间你怎么不说?然后批评教育他。”
  所谓的“批评教育”,其实是大批斗。据孙宝范整理的田流采访王进喜记录(未刊发),王进喜说:“安力真,是1957年毕业的高中学生,中农出身,总觉得自己有才干、不服别人;铁国章,西安人,高兴了干得凶得很,敢不要命。不想干了,谁也说不动,一天可以说几十个怪话,硬是撮弄工人不叫好好干。还有个学生×××,他思想上有很大的毛病。他们说我是‘国民党作风’、‘大资本家’,在万人大会上提条子反对我。在2589井上,我们就斗他们。让他们站在中间高台子上,大家批判。整整‘斗’了一个月。他们服了。跟大家一起干了。”
  不过,批斗别人的王进喜,在“文革”时,也受到了批斗。
“铁人的事迹都是真的”
  王进喜在“文革”初颇为活跃,成为大庆造反组织“赤卫队”的总司令,很多其他造反组织也利用他的“铁人”影响力,聘请他担任“顾问”、“高参”。
  “铁人‘文革’期间确实说了一些支持‘文革’的话。但那个时候谁没说过类似的话?这是大环境使然。对铁人‘文革’时期的行为,宜粗不宜细。”孙宝范说。
  后来随着外地学生来大庆串联,革命情势升温,造反者内部也开始分裂。“1966年12月30日前后,有一次点火大会,大庆开始乱了。铁人接着开始挨斗,1967年2月斗得最厉害,有一次弄到井下,差点给打死。斗了一个多月,一直到春节前后军管。”孙宝范介绍,当时造反派为王进喜列了“四大帽子,十大罪状”,厚厚一本揭发王进喜的材料到处发放。军管会后来还成立了专案组,到王进喜待过的地方调查。
  孙宝范也曾去王进喜玉门家乡调查,“他们都说,来了两伙人了,说两样话。一伙说王进喜是大工贼,一伙说王进喜的问题很快会解决,周总理安排的。后来军管会出了报告,把王进喜的十大罪状都否定了。也是很厚的一本,在印刷厂印,造反派不让印,是冒着风险印出来的,分发。”
  记者未能看到当年对立双方的指控与平反报告。据孙宝范转述,对王进喜的指控包括“四大帽子”:大骗子、大工贼、大扒手、大流氓。十大罪状,则否定铁人的英雄事迹:人拉肩扛、端水打钻和跳泥浆池,全被认为是假的。
  “他们说铁人的钻井跃进是假的,铁人也是假的。批斗我们的时候,有人坚持不住就说红旗都是假的。红旗都给烧掉了。”许万明回忆说。
  如果翻阅1960年的大庆《战报》,最开始对端水打钻的描述出现在4月18日的文章中:“缺水可是大事,是等水来再开钻呢?还是千方百计地搞水呢?……王进喜同志亲自带头,拿上洗脸盆,跑到一公里外的水泡子,展开了一个‘夺水大战’。4月14日,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胜利地开钻了。”
  6月18日《战报》的文章讲得更具体:用面盆和大小铁桶盛水,激战四小时就储水二十多方。
  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许万明的说法是:用了两个白天时间,纯粹靠端水端了四五十吨水。这和大庆油田铁人传写作组《铁人传》的说法略有差异,后者称用了一天一夜时间,这期间还有马车、水泵和拉水罐车的帮助。
  1964年,王进喜接受田流采访时的说法,亦是完全靠端水,而且先后端了四次:端了五十多方水,保证了开钻。可是打不多深就遇上了漏层。连续漏了四次……他们先后战胜四个漏层。
  至于发生在1960年5月的用身体搅拌泥浆池,制服井喷的故事,记者翻遍1960年的大庆战报,其中充斥各种英雄事迹,但却并无相关说法。反倒在该年6月2日的文章中看到如下段落:“王进喜钻井队……第二口井实际将近比第一口井要深得多,但完钻仍然提前一天半时间……‘铁人’王进喜同志不知疲劳地和全队职工不分昼夜地守在井场上,哪里最关键,他就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就在哪里。例如,在突破高压水层突然发生井喷的紧张时刻,王进喜同志全神贯注、果断、坚毅地指挥着钻台上操作,采取紧急措施很快地突了过去,避免了一次突然事故。”
  这个“指挥着钻台上操作,采取紧急措施很快地突了过去”的井喷事故,在1964年,演变成:“当时,王进喜的一条腿受了伤,他还拄着双拐,在工地上指挥生产。在那紧急关头,他一面命令工人增加泥浆浓度和比重,采取各种措施压制井喷,一面毫不迟疑地抛掉双拐,扑通一声跳进泥浆池,拼命地用手和脚搅动,调匀泥浆。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搏斗过去了,井喷事故避免了,王进喜和另外两个跳进泥浆池的工人,皮肤上都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人民日报1960年4月20日报道)这个说法,有王进喜接受田流采访时的记录稿支持,并非出自记者的杜撰。
  许万明和丁国堂在接受南都采访时,也表示,他俩是当时跳入泥浆池的7个人之一。
  至于王进喜钻井队那些年所创造的一系列记录,许万明也坚持全部是真的。
  据《大庆日报》报道,2009年5月25日,大庆油田钻探钻井五公司15108钻井队月钻井进尺10355米,创造了新纪录。但事实上,王进喜钻井队早在1960年代公布的数字,就远远超过了这个记录:他们曾用一个钻头,在一天时间内钻井进尺1000多米。
  “虽然我们那时的设备比现在差很多,但我们创造了那么好的成绩。我们也是很不容易才……”许万明对南都记者说。
  吊诡的是,半个世纪以来,仅在“文革”初期造反派真正颠覆过王进喜的英雄事迹。记者采访时翻阅各种报道、书籍和文献,几乎没有见到对铁人事迹的任何质疑。
  “你可能对‘文革’不够了解。造反派否定一切,他们的话不能信。铁人的事迹都是真的。”孙宝范说。(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韩福东)
    https://news.qq.com/a/20101124/001026_4.htm

顶部
jialongit
秀才
Rank: 2



UID 473
精华 0
积分 2341
帖子 207
威望 0
金钱 62
贡献 2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3-19
状态 离线
先顶后看  

顶部
民工甲
秀才
Rank: 2



UID 28
精华 0
积分 2380
帖子 216
威望 0
金钱 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6-19
状态 离线
王进喜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 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 承认和高度评价。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顶部
小小
秀才
Rank: 2



UID 2471
精华 0
积分 1572
帖子 136
威望 0
金钱 66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哈哈,顶你了哦.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 01:0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108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