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百年中山桥:一座桥与一个城市的记忆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09:35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分享到:

百年中山桥:一座桥与一个城市的记忆

稿源: 每日甘肃网

中山桥全景图。本报记者 张铁梁摄

兰州黄河铁桥原水面上的浮桥照片。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百年沧桑中山桥

一座桥与一个城市的记忆

  2011年4月17日,兰州中山桥桥面及上部结构加固顶升工程进入收尾工作,当日,中山桥在电脑控制下“长高”了1.2米,由3.6米“长高”到4.8米。这是中山桥建成后经历的第18次维修,待全部工程完工后,中山桥不仅抗震、防洪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其桥面、桥前广场、桥墩、桥梁、景观照明设施及管线,也将被修葺一新。这座百年老桥将以全新的面貌与世人见面。
  102年以来,中山桥与兰州人一道历经变幻,亲身经历了兰州曾经的萧条破败,和如今的沧桑巨变,目睹了兰州城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山桥见证了历史,历史也见证了中山桥。可以说,历经百年,中山桥已不仅是兰州的象征与名片,更是兰州人的精神寄托。在那里,每一个普通的兰州人都有机会抚今追昔,与他们的祖先对话,解读这座城市的历史。
  几经周折   清宣统元年六月初十(1909年7月26日),甘肃审判研究所外车马喧嚣、呢轿云集,皂吏、壮勇和亲兵随侍左右,中外宾客络绎赴宴。时任陕甘总督升允,甘肃洋务总局总办兼兰州道彭英甲,洋务总局会办、补用道孙庭寿等军政要员,在此大排筵宴,庆贺兰州黄河铁桥竣工,兰州织呢局告成。宴请的主要客人有时任比利时驻华参赞林阿德、美国工程师德罗、满宝本等人。据兰州黄河铁桥档案记载,此次宴会极为丰盛,计有翅鸭烧烤大餐1桌,海鲜中席6桌,并招待以香槟酒、木瓜酒、吕宋烟、孔雀卷烟等,用银180余两。
  觥筹交错之间,升允、彭英甲等终于得以长吁一口气,对他们来说,兰州黄河铁桥的建成不仅为自己的政绩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而且意味着洋务运动在甘肃的胜利。而对普通的兰州百姓而言,自此以后,黄河天堑将成为过去。而这一天,他们已经等待了太久。
  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由于黄河的阻隔,南北和东西交通必须依靠桥渡。有民谣说:“黄河害,黄河险,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自古黄河天险,水大流急,难以横渡的艰险在这一民谣中可见一斑。黄河赋予了兰州生机和灵气,留给兰州无数历史文化积淀,也成为阻隔兰州交通的天堑。
  黄河自西固达川进入兰州市,自西向东穿越市区,境内流长150.7公里。正因为如此,对于西控河湟、北推朔方、道通西域的中西交通枢纽兰州来说,桥渡显得极为重要。因此,自秦始皇33年(前214年)兰州黄河以南归入中原王朝版图后,历代王朝为经营西域,保障西陲安全,对黄河兰州段桥渡的建设都极为重视。但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黄河兰州段很少架设桥梁,在兰州黄河铁桥建成前的数千年间,黄河兰州段上没有架设过一座永久性桥梁,桥成为黄河两岸兰州人民的千年期盼。
  直至明洪武18年(1385年)建于白塔山下的镇远浮桥,才真正起到了“控扼要冲,道通西域”的作用。
  但是,浮桥每年春建东拆,耗费巨大,已成为一项劳民伤财的工役。尤为严重的是,每当河冰即将解冻之时,往来于黄河天然冰桥之上的不少行人和家畜,常因冰裂而落水,镇远浮桥亦不时为黄河汛期的洪水冲断。在雍正8年(1730年)至乾隆元年(1736年)的6年间,镇远浮桥曾“两遭决坏”。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清末,兰州人口增加,对外交往加强,如何在黄河之上建造一座坚固的大桥,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早在清光绪6年(1880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就曾建议在兰州修建黄河铁桥,终因洋商福克索价过高而作罢。清末“实行新政”,时任陕甘总督升允于光绪31年(1905年)设立甘肃全省洋务总局,任命兰州道彭英甲兼洋务局总办。彭英甲受命后,在省城兴办工厂、开设书局、开采矿山,兰州黄河铁桥是其中一个酝酿待办的重要项目。光绪32年(1906年),适逢天津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来甘肃游历。经多次接洽,双方终于1906年10月28日在兰州签约。据合同约定,兰州黄河铁桥由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包修建,工期18个月,工程总包价16.5万两白银,分4期支付。铁桥样式、结构、荷载等均按外国优等章程修建,保固期80年。一个中外合作开发、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修建兰州黄河铁桥的重大举措终于应运而生了。
  合同订立后,甘肃洋务总局立即派员前往天津、郑州、西安转运材料。就在建桥材料陆续运抵兰州,行将开建兰州黄河铁桥之际,庄浪举人牛献珠上书条陈,要求停建黄河铁桥。
  牛献珠认为,甘肃财政拮据,不宜修建铁桥,且与其修建铁桥不如修建木桥。同时建议,将修建兰州黄河铁桥的合同修改,以中外合股的形式,把建造铁桥的料件转运到宁夏,在当地修建铁桥。彭英甲驳斥了他的观点,继续坚定地修建铁桥。
  除保守派的非议外,签约中外双方还先后在来甘洋工程师人选问题;为外方代运超重桥料问题;外方控告中方,转运超重大件迟误工期;外方责难中方懈怠运料,误工赔偿问题等方面发生分歧,由于彭英甲据理力争,并经外交手段多次交涉,得以妥善解决。
  几经周折,兰州黄河铁桥终于1908年5月9日开工。当时,承建单位设锅炉房于黄河南岸,以便于机具作业。镇远浮桥成为工程运料和工匠劳作的通道。浮桥两侧河中,立有两座高出水面的三角形工程架,架子顶端系有一条穿越南北两岸的钢索,牵引工程船。当浇筑桥墩时,现将开口式沉箱下到距河面6米深的河底上,竖起铁管、钢筋,由起重机吊运水泥砂浆,进行浇筑。桥墩的施工工序是,先做河南一侧的,后做河北一侧的,最后做河心两墩。上部五孔穿式钢桁架构,一次由南向北安装于桥墩上。桥面铺设木板,中间为车道,两侧为人行道,边围钢管护栏。
  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建成通车。桥身上部为穿式钢桁架,共计5孔,每孔45.9米,全长233.5米,桁架高5.7米,桥面宽8.36米,车道宽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桥下部由两座桥台,4个桥墩组成,设计荷载8吨。桥南北各建牌坊一座。分别悬挂“第一桥”匾2块,“九曲安澜”、“三边利济”匾各1块。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兰州黄河铁桥正式命名为“中山桥”,并沿用至今。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1954年以前的兰州黄河铁桥。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2004年维修加固后的中山桥。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历经变幻
  1911年,中山桥已伴随兰州人走过了三个春秋。这年10月,在长江之滨的武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辛亥革命。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唯有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仍效忠于昏庸腐败的清王朝。这年10月,张凤在西安起义,陕西宣布独立,最后一任陕甘总督长庚闻讯后,纠集10万甘军一路向东,占长武、永寿、邠州、围乾州,陷固关、陇县、千阳,关中震动。与长庚同行的还有时任甘肃劝业道的彭英甲。1912年3月12日,清帝逊位,长庚的“讨逆”行动无疾而终。3月15日,甘肃布政使赵惟熙、省咨议局议长张林焱,昭武军统领马福祥等,向袁世凯发出通电,拥护共和。甘肃正式摆脱了清朝统治。那位建造中山桥的功臣彭英甲,在于1912年4月回兰州做了5个月甘肃布政使后回到北京。从此,便不知所踪。
  民国成立后,清王朝的影子一点点随时间消逝,唯有中山桥仍静静地跨河而立,与这座城市的人民一道历经变幻。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喧嚣中,在抵抗日寇轰炸的奋争中,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炮火中,经历了一次次战火的洗礼,度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岁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相机侵占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封锁了我国大部分出海口,西北、西南成为关系抗战全局的战略大后方。作为西北交通枢纽,由新疆入境的苏联援华物资大多经甘新公路运抵兰州集中后,再由西兰公路等转运到各抗日前线。中山桥是甘新、西兰两条东西大通道上唯一的一座横跨黄河、连接两条道路的桥梁,其军事、经济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一座为抗日战争提供后勤补给的关键性桥梁。
  抗战期间,兰州不仅是抗战大后方、国际援华物资中转站,而且是中国空军的训练中心之一。为此,1937年11月至1943年6月,日寇对兰州进行了长达6年的疯狂轰炸。中山桥就是他们轰炸的重要目标。
  安守仁老人是当年日军轰炸兰州的亲历者,他回忆道:“当时我只有十几岁,在私立志果中学(今兰州二中)上学,1939年前后的这段时间,日军多次轰炸兰州,把中山桥当做重点目标,因为当时苏联援助我们的大炮和弹药要通过铁桥运到抗日前线。日军轰炸铁桥投弹很多,但无一命中,炸弹都投在了铁桥附近。”安老仍清楚地记得,在铁桥南岸,东西两面都布满了弹坑,他和小伙伴还跑到弹坑前看。“南面的坑很大,有六七米深,坑里积满了雨水,弹片把铁桥削坏了很多处。”安守仁说。
  针对日寇的轰炸,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在兰州上空日寇进行了殊死搏斗。据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1939年2月20日和23日,分别有9架和6架敌机被击落;另据李恭《敌机袭兰纪略》,同年12月,又有10架敌机被击落。
  参加过1939年3.23空战的李德标在回忆录中记载了当年与敌机交战的片段:
  “日本轰炸机群与我机逐渐接近,长机领导我们3架飞机,恰好在敌机群航路之前右上方,拦个正着,我当时不假思索,立即带升机头,向右倾侧,推头俯冲,向敌机群对头攻击……”“在向敌机进行第二轮射击后,猛然看见敌轰炸机两架,在我机稍远处的前方,突然爆炸,变成两团巨大火球自空中坠落地面……”“再抬头一看,又见另一敌机,拖着黑烟渐渐落后,继之也爆炸下坠,与前述敌机相冲。”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山桥不仅是我国军民抗击日寇的重要战线,而且是兰州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在这座桥上,络绎不绝的驼队和汽车,将无数军粮、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抗战前线。这座原为车马通行设计的铁桥,为我国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7月扶眉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直指兰州,拉开了解放兰州的序幕。
  8月25日拂晓,在一片寂静中,3发红色信号弹划破黎明前的黑暗腾空而起,兰州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战役打响了。
  经过一整天激战,一野各部队先后攻占了兰州南山各阵地。当时,敌司令官马继援坚守兰州的决心发生动摇,遂与在西宁的马步芳联系,决定各部队在黄昏后趁夜通过中山桥退往青海。这时,攻占中山桥成为能否全歼马步芳军的关键。
  25日19时许,一野第三军第七师三营八连,在七连、九连的协同下,迅速向中山桥逼近,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守桥敌军负隅顽抗,企图扼守这条生命线。八连指战员集中所有火力压制敌人,掩护突击队冲击。九连攻占西关外城,居高临下,集中火力攻击敌守军。战斗愈加激烈,两辆装载弹药的汽车被打中起火爆炸。战斗进行到午夜2时许,八连终于占领了桥头阵地,切断了敌军退路。
  26日凌晨6时,当发现死守白塔山的敌军仍不断向南攻击时,一野第四军当即组织炮兵火力掩护我军迅速通过中山桥向北发起攻击,歼灭守敌。11时,第十九团一部跨越中山桥,击溃残敌,将红旗插上了白塔山顶,宣告了兰州解放。
  由于中山桥在兰州战役中受到损伤,黄河两岸交通断绝。经过军民十天十夜的抢修。9月6日,中山桥重新通车,人民解放军的坦克、炮车顺利通过中山桥,继续西进。此后,人民解放军所需的大量武器装备和后勤给养,通过中山桥源源不断地送到解放军手中。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山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目前中山桥全景。

中山桥整体抬升施工图。本报记者张铁梁摄


顶部
大娃娃
进士
Rank: 4


举人勋章 进步奖5 进步奖1
UID 322
精华 1
积分 7677
帖子 1634
威望 327
金钱 4403
贡献 5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百年沧桑
  中山桥自建成至今,已度过了102个春秋。百年以来,中山桥,经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刷、地震摇撼、风雨剥蚀、车船碰撞,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历经沧桑之后,他依然如一名坚强的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起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
  百年以来,中山桥经历了多次危机。其中,以1981年黄河洪水最为严峻。1981年8月13日至9月中旬,黄河上游连续降雨,黄河兰州段水位暴涨。8月下旬,刘家峡水库日均流出量达1387立方米/秒,湟水、大通河日均流量达614立方米/秒,中山桥处流量为1838立方米/秒。进入9月份后,刘家峡水库出库流量逐渐增大,兰州段流量也急剧上涨,最大流量达564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达1516.79米。在这次洪水中,黄河兰州段大于4000立方米/秒的流量持续了20天,总行洪历程达30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水位最高、流量最大的一次洪水。
  中山桥在这次洪水中经受了建成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其时,黄河水位已接近中山桥桥面,中山桥一旦被冲毁,势必危及下游黄河大桥的安全,同时将对全市防汛造成不利影响。为确保中山桥安全度汛,9月14日下午,兰州市建委及市政工程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中山桥安全度汛问题,提出了3个方案:
  第一方案:为防止桥架被洪峰冲毁,计划用3条钢丝绳,分别在南北桥头两岸上游处下地笼,钢丝绳顺桥人行道摆放,紧扎桥架一端,牵制南两孔、中孔和北两孔桥架,以尽量减少损失。
  第二方案:当刘家峡水库泄洪流量为6000立方米/秒、水位距桥面30厘米时,立即组织人员挖除桥面沥青混凝土,以减轻桥的浮力,为下一步打开桥面板做准备。
  第三方案:当刘家峡水库泄洪量为6500立方米/秒,水位将接近桥面时,立即组织人员拆除桥面板,截断栏杆,进一步减轻桥的浮力和阻力。同时做出最坏打算,在中山桥上空用直升机布置炸弹,以防止铁桥被洪水冲垮。
  9月14日,中山桥封闭,栏杆被连夜锯断,并用3根钢丝绳锚横拉。9月15日,水位已越过二、三、四墩帽顶,达1516.79米。当晚10时,中山桥实行戒严。9月19日,黄河洪水流量下降到4800立方米/秒。9月21日,市政工程部门等单位对中山桥支座与中心线进行了观测,观测数据与1980年6月数据基本相符,这才撤销中山桥停止交通的禁令。至此,中山桥经受住了特大洪水的考验,仍傲立于黄河之上。
  1989年,80岁的中山桥经受了建成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碰撞。当年8月9日,下午7时15分,兰州一毛厂一艘260吨重的供水船失控,撞击了中山铁桥桥墩,危及铁桥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
  当晚,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采取了紧急措施,在中山桥南北两端设置了红灯、路障,断绝了交通,同时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了动力电问题,安排了将船体拖离大桥的各项准备工作。市防汛指挥部门及时与刘家峡水库联系,调节了黄河水位。
  11日下午2时许,两台卷扬机拖着巨大的船体离开了中山桥,威胁中山桥安全长达40个小时的船体,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拖移,被拖置到离桥200米的上游岸边,并作了安全固定。至此,大桥安全威胁彻底解除。
  一百多年的风雨剥蚀,使中山桥已略显苍老。自1931年起,经过大大小小的17次维修,这座历经磨难的百年老桥雄风仍不减当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桥共经历了5次加固维修:
  1950年,由交通部第七公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对铁桥进行桥墩加固。
  1954年,国家拨款60万元,由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公路局对铁桥进行了维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得中山桥外形变为了今天的形状。
  1989年,那艘自重260吨供水船失控撞到铁桥后,兰州市经过抢修不仅使铁桥转危为安,还加宽了人行道,装饰了桥身,铁桥焕然一新。
  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中山桥又进行了维修加固。
  2004年10月,在承担了95年车辆交通任务之后,兰州市政府决定将中山桥改为步行桥。
  2011年,中山桥迎来了建成后的第18次大修。这次大修除提高中山桥抗震能力和抗洪能力,加固桥墩外,还将让这座百年老桥长高1.2米。工程完工后,将使这座百年老桥重焕青春,同时保证可靠使用50年。
  对兰州和兰州人来说,中山桥代表了太多太多。对兰州而言,他是纽带,将阻隔这座城市长达千年的黄河天堑变为通途,连接了南北两岸;他是钥匙,开启了通向新疆、青海、宁夏、内蒙的商道,使兰州的特产得以走向全国各地,将各地丰富的物产带到了这片土地上;他是功臣,帮助中国人民度过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走向解放。
  而对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兰州人而言,中山桥更像是一位亲人,一位长者,在黄河之滨,对后辈儿孙和外来访客讲述着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他以雄健的身姿横亙在黄河之上,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与每一个兰州人一道,勇敢地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顶部
麻辣辣沛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2 22:43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wangxiaodong (局长)
秀才
Rank: 2



UID 1215
精华 0
积分 2652
帖子 211
威望 0
金钱 341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10-17
来自 安徽
状态 离线
我的妈呀,爱死你了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 02:4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11141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