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许公祠:守望安定的记忆
逍遥
秀才
Rank: 2



UID 577
精华 0
积分 2523
帖子 233
威望 0
金钱 9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6-24
状态 离线
分享到:

不错,支持下  

顶部
huining
秀才
Rank: 2



UID 982
精华 1
积分 1614
帖子 405
威望 117
金钱 520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1
状态 离线
  贫困县令无资返乡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时年五十一岁的许铁堂被录用。授巩昌府安定县(今定西市安定区)知县。许铁堂风尘仆仆地赶到安定县后,此时的安定已是苦瘠甲于天下,时逢战乱,民不聊生。

  生存环境的残酷,加之朝廷极重的税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当地人民让许铁堂常常暗自流泪。许铁堂下决心要为安定人民造福。为了尽快回复民生,他开始赈灾减赋,修桥铺路等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得到实惠的老百姓打心眼里感激这位父母官,许铁堂也很快得到了安定人民的拥护,老百姓称许铁堂为许青天。尽管许铁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百姓得以安康,但连年的自然灾害加上战乱,百姓怨声如天,为了赈灾减负平息民怨,许铁堂数次上凑朝廷。康熙六年,许铁堂终因冒犯三司大吏而革职。

  一贫如洗的许铁堂被罢官后,堂堂一介七品县令竟然因没有盘缠而返回那个令他日思夜想的家乡。

  许铁堂被罢官到逝世前的这四个年头里,他开始来回于安定、临洮等地教书卖字以求填肚解决温饱。康熙十年(公元1672年),饥寒交迫的许铁堂终因贫病交加客死陇上,许铁堂终究没有回到故里。许铁堂病逝后,当时的安定百姓念其为官清廉,将其安葬于安定县城东凤凰山麓荒郊。1998年天公路规划修建,当地千余百姓自发将其灵柩迁至凤凰山平台。当打开深5.2米的墓穴时,没有任何陪葬品,只剩下一堆尸骨,手骨处仅有顺治、康熙两枚铜钱。

  在临离世的数月前,饥寒交迫的许铁堂更是怀念遥远的故乡,他的诗作《庚戍长至后西巩驿寓对雪书怀赋得十截句》更是句句含泪。从诗中可以读出他对闽南故乡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一片长城万里沙,可怜辛苦未还家。蓬波此日无情处,飞上征人两鬓花。”叶落归根,他做梦都在想着故乡的一草一木。而“三载食膏脂,相报惟区区”,许铁堂叹自己三年来吃喝的是民脂民膏,却为老百姓做不出一点值得称道的事情。一任知县,自身穷困至此,心里却装着满腔催人泪下的自责和愧疚!

顶部
dzj911
秀才
Rank: 2



UID 1514
精华 0
积分 2224
帖子 187
威望 0
金钱 167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3-15
状态 离线
呵呵,支持一下哈  

顶部
天上百合
秀才
Rank: 2



UID 559
精华 0
积分 2701
帖子 234
威望 0
金钱 12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6-5
状态 离线
  林则徐途经安定的萍踪

  鸦片战争后的1842年阴历七月初六,因“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的林则徐从西安动身,踏上了漫漫的充军之路。他只有两个儿子(次子聪彝三子拱枢)和一些侍从同业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

  七月二十五幕时,闻得林则徐途经安定,敬佩林则徐的胡知县毕恭毕敬地将林则徐一行迎至县衙并备晚餐。席间胡知县谈到在县城建筑铁堂祠一事。林则徐和许铁堂同亲同里,一个此刻为国家政治遭诬告发配充军,一个曩昔清廉洁直,为民请命反遭白简,因此林则徐对胡荐夔知县之举暗示非常附和。席间借问许铁堂墓址地点的地方,这一进程有安定知县胡荐夔,于道光二十七年(1848年)在安定许公祠完工以后,由他撰写的《建许铁堂师长教师祠碑记》为证:“蔓草落日,幽魂奚妥?既慕其才,兼悲其逢,思建祠堂,用表希俯。适林节使少穆过境,以同里故,询及墓所,余对以意,甚喜,且趣鸠工”。

  林则徐充军新疆走过安定的萍踪,在林则徐的《荷戈纪程》是有记载的:“(七月)二十四日,庚午,晴。朝行。十里杨家岔,中心涉过涧河六七道,而王家河尤其澎湃。其上为桃花山,高卑殊甚,车马皆殆。又十里鸡儿嘴……交安定县界……又十里西巩驿,计六十里到此。沿途无可尖处。

  两十五日辛已,阴。昧爽止。十里王公桥,坡路下峻,在昔有桥,古已兴矣。又十里周家窝。又十里青岚山(亦做青凉山),山麓有酒店数家,行旅多住此。是日无可尖处,在此吃里。复上高坡,虽亦陡直,而较六盘山好为迤递。十五里贾家湾。又十五里安宁县城,宿。”

  走出许铁堂纪念馆,眺望山下日新月异的定西城区,远处新修的定西湖碧波荡漾,新城旧城一片忙碌,火车像蛇一样蜿蜒西去,鸣笛东来;城区高楼林立,人民安定乐业,百姓丰衣足食,喜笑颜开……百年之后的今天,许铁堂曾为之奋斗过的安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许铁堂泉下定然有知,当无憾矣!

顶部
shenjie1985
秀才
Rank: 2



UID 991
精华 0
积分 2736
帖子 238
威望 0
金钱 10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4
状态 离线
越办越好~~~~~~~~~`  

顶部
在那遥远的地方
秀才
Rank: 2



UID 997
精华 0
积分 2340
帖子 221
威望 6
金钱 184
贡献 98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0-17
状态 离线
定西师专李成业老师曾倾尽心力,翻译美国的长篇小说《着色的鸟》,先后连载于定西的《黄土地》文学刊物,当年这在定西的文化文学圈子是尽人皆知的事。退休后,他热衷于地方文化事业,不辞辛劳,校注并出版《<铁堂诗草>释注》,从而使更多的人士了解到定西历史上的大清官、大诗人许珌(字天玉,号铁堂)的生平及诗歌成就和影响。另外,又千方百计,东奔西走,筹措资金,倡议修建许铁堂纪念馆。李老师对家乡文化建设事业做出的贡献,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顶部
轻松9461
秀才
Rank: 2



UID 3774
精华 0
积分 1479
帖子 125
威望 0
金钱 10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必须顶  

顶部
背影忧伤女孩
秀才
Rank: 2



UID 3524
精华 0
积分 1472
帖子 133
威望 0
金钱 9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海百川:许公  2011年

             许公
            (一)
闽山陇水万千关,铁堂舟马逐文山。
夜谒文公招武部,日抚惶心化民风。
为宦不奢丰年玉,遇民但求荒年餐。
巢菜依依五千年,叔齐伯夷天玉寒。
            (二)
五七春秋千里沙,两番寒暑鬓飞花
挂吏鬻字寓临洮,苌弘碧冷葬凤凰。
名誉陇阪为官镜,诗关草芥并渔洋。
南衙朝官鸠鹄面,愧叫后人颂康乾。

注:1. 许公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一里许凤凰山山麓,坐落着一座祠堂,名曰“许公祠”。墓主人许泌,字天玉,号铁堂,康熙四年(1665年)至六年(1667年)授任巩昌府安定县(今定西市安定区)县令。是年陇中大旱,他因上书请求赈灾减负而得罪上司被罢官。著有<铁堂诗草>,》、《品月堂集》等,时称闽海诗人。许珌既是一介廉吏,又是一位著名诗人。他青壮年时游历吴、越、齐、鲁、燕、赵等地,以诗闻名,与著名诗人王士祯经常唱和,辑有《双松诗》,一时齐名并称。祠堂为陕(西)甘(肃)巡抚张祥河捐资,命时任安定知县胡荐夔为许珌建祠,供人们缅怀。张祥河为许公祠撰写楹联:“老铁官声高陇阪,双松诗格并渔洋。”宗祠建成后,临祠街巷命名“许公街”、“许公巷”。2. 铁堂舟马逐文山:传说康熙四年(1665)二月,福建省侯官(今闽侯)举人许珌,授命安定知县,赴任途中先从福建省闽侯下海乘船,看见前面行进的一条船上树立一面安定城隍的旗帜,他很是纳闷,这船和他乘坐的船保持一致的距离,他们走,这船走,一直到河南黄河边的孟津渡上岸走陆路。在他换乘车马后,又看见前面行进的车马,也树着安定城隍的旗帜,他风餐露宿,总是不上不下,一直过西安,踏上西行之路,经平凉到定西,到青岚山突然不见了前面的车马和旗帜。他怀疑遇上赴任安定城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灵魂。许铁堂任安定县令后,他能“阴阳互通”的神秘传说在百姓中广为流传。说他夜深人静时到城隍庙后殿谒见城隍。3.巢菜:即薇菜,叔齐伯夷曾在首阳山下采薇,后饿死。许铁堂亦有“河干杨柳色,青上远人衣。泪逐行云湿,心随落日飞。须怜诸娣寡,莫念拙兄饥。此地首阳近,余生甘采薇。”的诗句。4. 五七、两番:是指许公年龄57岁,在安定为官两年,后因为民请命而被罢黜。5. 渔洋:渔洋:清,诗人王士禛 别号“渔洋山人”。

顶部
阿飞8235
秀才
Rank: 2



UID 3593
精华 0
积分 1522
帖子 138
威望 0
金钱 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说的真有道理啊!

顶部
kxs339
秀才
Rank: 2


UID 1257
精华 0
积分 3049
帖子 257
威望 0
金钱 22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0-12-29
状态 离线
许珌既是一介廉吏,又是一位著名诗人。他青壮年时游历吴、越、齐、鲁、燕、赵等地,以诗闻名,与著名诗人王士祯唱和为乐,辑有《双松诗》。其诗典雅酣畅,风流倜傥,不受裁红剪绿、浅斟低唱等内容的局限,题材广泛,如登山临水,吊古怀今,羁旅思情,祖饯伤别,友朋赠答,咏物题画等等,他都能得心应手,驾驭自如。由于他的诗才蜚声当世,备受明末清初名家的赞赏与推崇,“每篇出,辄传布海内”。王士祯评曰:“读铁堂之诗,沉雄孤峭。愚兄弟私叹百余年来,未见此手。”诗人施闰章谓“许子之诗,绝不屑为糜郁之言,坚骨强气怵肝裂肠……。”诗人韩诗评曰:“天玉诗,气雄力厚,如崩岩猛兽。” 张祥河在许公祠前撰联:“老铁官声高陇阪,双松诗格并渔洋。”高度赞扬了许铁堂不平凡的声誉和诗风。许珌善书,书法奇古蕴藉,自成一家。著有《铁堂诗草》、《品月堂集》等,时称闽海诗人。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7 21:2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655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