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之镜-----安定区许公纪念馆建设纪略
2010年12月27日 来源: 定西日报
本报通讯员 刘 瑾
定西城区东山之麓,坐落着一处古香古色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安定区廉政教育基地——许公纪念馆。
许公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康熙四至六年(公元1665年至1667年)安定知县许珌而建。《安定县志》有传:许珌,字天玉,号铁堂,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福建侯官县(今福建闽侯县)人,自称天海山人。在任期间,重教兴学,架桥铺路,教化民风,深入偏远山区,体察民情,乐善好施,关爱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康熙六年,安定大旱,民不聊生,许公上疏,请求朝廷减负赈灾,因有逆上意,被解职罢官。穷困潦倒,无资归福建故里,遂流落陇上,教书卖字以求温饱,终因贫病交加,康熙十年客死陇上。
许公著有铁堂诗草行世,时称闽海诗人,解职后卒于安定,士民感伤,葬东山之麓,一时负土成丘,道光二十八年知县胡荐夔建祠东郊,并募资置祭田四十四亩。陕西巡抚张祥河题祠联云:“老铁官声高陇坂,双松诗格并渔洋”,诚笃论也。明末清初文学家周亮工评许公诗曰:“奇藻天发,鹏迁海怒,神标挺持,波澜灏漾,叉手击钵,千人自废。”
青年时期,许公已经是很有名望的诗人。《铁堂诗草》是唯一现存于定西的铁堂老人的诗集。乾隆五十五年陇上著名诗人吴镇钦慕其才德,悲其不幸际遇,将其诗搜集整理,经金匮名家杨芳灿选辑210首,由兰山书院梓行传世。安定区政协委员、许公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顾问李成业先生经过3年查阅资料,反复琢磨,增补许公诗作12首、题赠遗补12首,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2000册,以供后人参阅。
“莫求丰年玉,但为荒年谷。维时稍休豫,庶无忝食禄。”许公罢官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解组后别安定父老四首》,是深入了解民间疾苦,与广大劳苦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真实写照,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声,成为许公诗作的精妙绝唱,反映出为官之美德,做人之情操。
在安定任职期间,许公为定西城隍庙题写了“自信飘零如武部,不知昭假有文山”的妙联,道出了铁堂老人立志以历史名臣杨椒山为榜样,以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崇拜楷模。
原许公祠位于现在的汽车站商会大厦。雍正七年,安定县知县应际咸感念许公的德操及政绩,为其墓地篆写了碑额。乾隆元年,安定知县许宗崃撰写了碑文。乾隆六年,定西进士孙昭为许公墓题写神道碑。道光二十七年,安定知县胡荐夔修建的许公祠堂于同治八年毁于兵燹。光绪三十四年,安定知县周凤勋又捐资重建了许公祠。民国18年,许公祠又毁,由国民政府教育科收管。解放后许公祠残垣断壁依然保留。原许公祠堂临祠街、巷被冠名“许公街”、“许公巷”的地名,流传至今。
原许公墓位于东山之麓,1998年修建310国道时,永定村委会临时搬迁墓地。民盟安定区支部向政协会议提交修建许公纪念馆的提案后,地方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反复商议,决定成立许公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将墓地重新选址,迁至东山半腰,有关部门、社会贤达和各界人士捐资修建,开辟为许公纪念馆。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专门题写了“许公纪念堂”匾额,安定区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市、区两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许公纪念馆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仿古砖木结构碑廊80米,雕刻各类石碑60多块,以及仿古木结构的双松诗碑亭、陵园等建筑。
影壁正面铭刻定西县人民政府的批文和许公《别安定父老四首》碑刻,背面刻有十个颜体大字:“诗文传千古,道德著春秋”。影壁后建有“双松诗碑亭”,各立石碑一桶,碑文是行楷两体书写的许铁堂和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互相唱和赠答的长诗。
沿双松诗碑亭往东延伸,南北两座碑廊,遥遥对望,墙壁上镶嵌着60块石刻。许公墓碑砖雕“为官之镜”四个大字,墓碑背面刻写着许铁堂的墓志铭,墓碑后安葬着许公遗骸,墓后围屏白粉墙青砖走沿,围栏由青石栏杆组成。这一建筑风格体现着许公清清白白的官德。
许公纪念馆,是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廉政文化熏陶的场所,是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当代有益于教育干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
据不完全统计,许公纪念馆开馆建设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和城区中小学生6万多人次,已经成为定西城区重要的倡廉建设教育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进一步挖掘许公这个廉吏身后丰富的廉政内涵,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0年安定区将许公纪念馆建设列入全区十件实事之一,由文广局牵头,城建局、园林局和凤翔镇共同建设。
目前,《许公纪念馆及安定区廉政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已由定西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完成,设计总投资360万元,计划修建许公纪念堂、塑像、雕像、手迹碑廊、山门、陈列室、二贤祠、围墙等建筑,进行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陈列,进行环境的治理和周边绿化,力求形成典雅、庄重的建筑风格,体现平静、祥和环境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