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志》之一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分享到:


题古大槐树

梁国勋




羊舌故墟大槐树,云是迁民点行处。行者一去不复返,槐树千古仍如故。

吁嗟乎!

古人性静若邱山,举止凝重常不迁。今人性动如流水,涉足重洋轻万里。

乐山乐水各有因,讵必今人逊古人。假令斯民无转徙,至今人世尚浑沦。

注:梁国勋,清末民初香山人,其他无考。


古大槐树怀古

朱家垣



故土苍茫剩一邱,万家乡思黯然收。旗亭新建吟题处,石塔高标在上头。

道左碑台游客迹,坊前柳色故园秋。感怀桑梓今何在,汾水多情昼夜流。






勒马踟躇魂欲销,水源木本忆先朝。村连忠定韩公里,地接侠豪豫让桥。

古驿斜阳烟树合,平林遗迹水云遥。桑田沧海循环理,留得诗人恨不消。



注:朱家垣,清末民初山东肥城人,其他无考。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道出洪洞访大槐树遗迹

岳砚田




山枢(shū)蟋蟀著风诗,唐俗忧勤宛见之。何事移家离故土,他乡何似故乡时。

槐花满地影扶疏,驻马停鞭访古居。惹得乡人齐问讯, 此邦风景竟何如?

故里重来迹已迷,浮屠高峙夕阳西。道傍树有丰碑在, 且扫苍苔认旧题。

祖籍前朝溯始迁,今番重到亦前缘。故乡乔木欣无恙, 过眼苍桑五百年。

注:岳砚田,清末民初山东汶上县人,其他无考。


鄙人于弱冠投笔,后时宦游于山之左右,曾忆客秋,赴长安访友,旅抵洪邑。为侣伴羁滞品茗之馀,散步北门外见夫土岭层叠,列水道纵横溁洄,察其情景宜人,因访询迁民遗迹乡老,曰:“此即大槐树也”。遂口占五、七律各一章以志纪念。


王桂廷




五律


仗剑行千里,西风夕照天。将为大梁客,难昧幼时缘。

塔影当空立,槐花似旧鲜。终年苦行役,故国且停鞭。


七律

闲将移徙溯当年,短碣犹存迹未湮。祖籍遥传前代事,家山竟结再来缘。

闲亭恰对汾流曲,高塔孤撑夕照边。父老相邀谈旧事,几番杯酒话缠绵。




注:王桂廷,清末民初人士,其他无考。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咏大槐树古迹五古一首
薛廷华

蔽芾咏甘棠,成荫赋桃李。古槐留遗爱,交柯浓阴美。
明祖定鼎初,南北同文轨。开疆版宇阔,兆民分迁徙。
惆怅道路难,寺中烦驻趾。深忧行役劳,频遣皇华使。
大树喜有托,邦几惟所止。瞻言立室家,惶择遐与迩。
王化期大同,敦俗臻上理。胜事云已往,传闻在人耳。
代远年久湮,屡遭兵燹毁。渺焉不可睹,欲追无由记。
翳翳闾阎间,青青维桑梓。见之必恭敬,矧乃同原始。
邑人有景公,缅怀征文史。殷殷善念萌,寻芳思树杞。
爰溯葛蕾萦,用以缀兰芷。群力资赞襄,建碑补遗址。
茶室构道旁,过客欣然喜。数杯释尘渴,清怀净如水。
回忆曩时树,高盖午阴里。今昔虽异时,生来俱得倚。
遥遥续前徽,熙熙称仁里。从此擅名胜,令闻延无已。
东接玉峰麓,西临汾之涘。共兹不朽风,河岳同流峙。



注:薛廷华,清末民初河津人,其他无考。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又七言绝句四首
前人

嘉树荫浓古道傍,屯云交翠午风凉。当年盛况凭谁忆,史乘流传未可忘。

明祖初兴国际隆,迁民殖地业恢洪。往来荫庇知多少,不减裳阴遗爱风。

时序迁流古迹湮,忍看沧海易桑田。乡人果有贞如石,遥接芳徽播远传。

碑亭高建表前休,茶室清香泽更优。过客衔杯论往事,览今思古意悠悠。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志》之三


大槐树古迹咏
周道隆



有明初定鼎,建都金陵城。迨至永乐间,遂以迁燕京。燕京形势天然,重北辰居所,众星拱土地,人民三宝全。拓宇开疆神州拥,齐鲁燕豫晋北平,酌盈剂虚规模宏,邦畿(jī)千里惟所至。险阻康庄教化行,洪邑城北广济寺傍有古槐浓荫萃,大树庇荫云良多。小民咸来集此地,清风相送登云路。遗爱独留甘棠树,岁月蹉跎故物非。传闻父老犹无误,当年迁地并移民。世代于今族谱存,沿流溯源追往事,欢爱俨若平生人。询及树枯寺亦毁,黯然神沮欢靡已。贤哉邑人有景公,建碑表坊补遗址。君不见汾水南流不得还,丰碑屹屹在人间。又不见玉峰耸翠达云(巘yǎn1),共此嘉名传久远。
注:周道隆,清末民初山西河津县人,其他无考。
1、巘,大山上的小山。

题洪洞大槐树(用李白乐府《将进酒》韵)
王调元



君不见召棠遗爱从古来, 樵牧百折总不回。君不见孔明庙柏裂石发, 百十千年饱霜雪。树木人犹如斯, 历久经天比日月。吊古汉槐过洪邑, 风尘策马归去来。土人告予广济寺, 古刹物化左慈杯。王相国,李天生, 归车故乡停。永乐移民议, 父老走送骊歌听。忆昔洪崖垂古洞, 葛仙飞升大梦醒。人不如物同一哭, 惟有此槐寿其名。景生好古与人乐, 追寻古迹笑傲谑。望霍门处竖丰碑, 亭名纪念过客酌。飞觞酒,换貂裘, 依树婆婆消尘渴, 请君歌曲一愁莫。
注:王调元,清末解北人。其他无考。


大槐树怀古
李春浦

苍苍秦岭松,郁郁汉宫柳。长留天地间,谁与争悠久。
云山护大槐,垂荫可数亩。聚族万千家,鳞比难齿数。
有明洪永年,朔南迁户口。天涯各一方,至今不忘祖。
民国改革初,行役归故土。基址何处寻,殷勤问老叟。
昔日树参天,今时何所有。丰碑矗其前,高塔耸其后。
廊庙焕然新,景君1功居首。贺君2大文章,武君大书手3。
古迹今复存,斯人亦不朽。我来且停车,瞻仰周道右。



注:李春浦,字荫南,翼城人,光绪乙丑恩科举人。任吏部主事员外郎,广西庆远府知府。
1、景君指景大启,倡议捐资树碑建亭后又汇集大槐树志一册,保护大槐树遗迹功居首。
2、贺君指贺柏寿,大槐树碑文的作者。
3、武君指武春荣,洪洞人。清末拔贡,历充差摇局董事,碑文是其所书。


大槐树怀古
刘克笃

待觅槐安道,垂杨正散花。白添筠笠雪,缘亲板桥霞。
宝塔玲珑起,回廊曲折遮。高名齐帕米,遗族满天涯。
昔日兵南下,停麾问旧乡。摩挲遍碑碣,爱护及垣墙。
故国瞻乔木,新诗赋梓桑。桃园谁海外,松菊忍全荒。



注:刘克笃(1875—1935),字烈候,翼城人。清宣统元年(1909)己酉科拔贡,辛亥革命回县,率先剪辫响应,后被选为山西临时省议员。不久又委任其为岳阳县知事,后辞职,专任教学。曾在省立各中学、师范主讲国文、经学、文字学。后任国民师范高师部、山西省立教育学院、山西大学教育学院、私立并州学院教授,主讲骈体文、诗、词等课。 刘长于骈体文,有唐人风格,诗宗晚唐。工对联,代撰极多。曾赠山西省图书馆对联二幅,馆长何璜亲书刻木,悬挂馆院。又曾辑《楹联溯源》,综论骈体文、律诗、对联三种体裁的平仄结构。他喜观天象,识恒星。古书中星图不实用,自绘《恒星图》二幅。他说识恒星可以辨方向和时刻,占气象,利农耕,有科学道理。此外,他还对易经有所研究,著有《易筮易说》。 捐赠山西省图书馆二十四部史全部3000余卷,名列捐牌首位。一二一八惨案后,他撰穆光政纪念碑文,表彰学生的爱国行动。 民国24年(1935)8月18日,刘克笃病故于太原,终年61岁。教育界人士以其品行堪为学界楷模,曾拟请从祀三立阁,因抗战即起,未果。其著述付印的有《澹庵骈体文存》、《楹联溯源》、《骈体文诗》、《美术文选》、《古今体诗杂钞》、《恒星图》,未印的有《易筮浅说》,散文、诗词均佚失。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大槐树歌
荆虚心



巳未之夏,心忝长山西模范宣讲所,适乡人士有编辑洪洞大槐树史之举,心不敏,不敢以不文辞,聊制短篇以志景仰。
我曾漫游经洪崖,道旁奇僵古大槐。 神州丧乱苦兵革,千里蔓草缠枯骸。
移民轶事溯远祖,北医无闾南江淮。族姓繁滋遍中夏,胞与痌(tōng)瘝(guān)念孔怀。
父老殷勤说故乡,故乡景物相传扬。 遥知拓殖当年事,子姓争期奕叶昌。
古干拿云忘秦汉,丰碑屹立苔花香。 忠定遗徽光史册,敢搏寸管歌以张。

注:1、荆虚心,清末民初猗氏县人(今属山西河东道),其他无考。

洪洞韩次郊广文,同事多年雅称,投契顷出,征集大槐树诗文属题。按予族谱,初由河南杞县迁山西之洪洞,嗣复由洪洞迁至平定,则予先世亦洪籍也。念来源之有,自幸古迹之未漂,因为作歌续貂之诮,所弗辞也。

刘振采



展诵诸君槐树篇,纷如珠玉落九天。我愧不文乃貂续,拈毫四顾心茫然。
在昔无胡当末造,如毛君盗相纠连。焚屠都邑无完室,萧条千理绝人烟。
淮上真人奠疆域,传檄移民欲实边。维时此邦称繁庶,俗耕往往无馀田。
南徙滁和北燕鲁,钱鳞有册令重编。回头遥望乡关树,但见高槐午荫圆。
众口喧传示孙子,此为乃祖所自迁。
吁嗟乎!
黄种肇兴自黄帝,发祥同踞昆仑巅。后累代事迁徙,书缺有间惜无传。
安得尽如此槐树,永留纪念在人间。谁其纪者景与韩1,建亭竖碑名不刊。
我今幸得附骥尾,庶其传之千万年。
注:刘振采,清末民初平定人,监生。1912年7月,平定临时县议会成立,任县议员。
1、景,为景尔宇;韩,为韩次郊。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大槐树歌
王家鼎



忆昔驱车长安路,沿途遗迹频瞻顾。森森覆荫普润东,居人指点大槐树。
槐村浓荫遍郊原,啧啧人言徙户烦。农老恋乡安旧俗,性之所乐即桃源。
忽闻诏下迁民令,愿行愿止随万姓。槐下聚人益多黔,(黔)黎孰敢违朝命。
行者给种畀大田,官家重把户册编。从此离乡去故族,空留大树茂年年。
年复一年月复月,风霜驳蚀皮(胄)没。数十百年枝叶疏,老干几遭樵斧伐。
邑绅景子最热心,那堪坐视陈迹沉。集资鸠工刊碑石,亭宇辉煌茂木森。
婆娑故木仍依旧,螭(chī)头字迹法史籀。文人博士游憩多,鸿篇钜什夸锦绣。
而我今已倦轮蹄,话到登临欲攀跻。溯源我亦槐迁族,恨不杖藜访故栖。
时时槐国萦魂梦,身似间云懒出洞。兴来聊作大槐歌,祈向壁间厕其空。
吁嗟乎!
介城东有汉时槐,联袂赋诗日几回。他年重到大槐处,拟与群贤醉酒杯。
注:王家鼎 ,清末民初介休人,其他无考。

大槐树歌
王新之



吾家远祖植三槐,堂下森森手自栽。槐树于今资口说,嗣续散处普尘埃。杨国又传大槐树,将信将疑羌无故。槐底居人大地迁,此间居者何方募。人生迁徙本无常,四海茫茫皆故乡。何必误认槐安是故土,兔散鸿离无定方。即今道傍大槐巍巍树,或者迁民志离苦。今忽成古,古忽今,继起无人陈迹腐。遗迹至今历有年,化旧为新属后贤。征诗镌石亭壁垭,异口同声啧啧传。君不见唐代木瓜秦时柏,汉时老槐耸百尺。要非树垣刊石封,几何不遭斧斤厄。大槐树古志迁民,何必拘拘认假真,周迁晋迁皆如是。普天一例昆仑尘,禹裂九州置伯牧。安知不是洪洞人,误作迁民向谁询。
吁嗟乎!
拘儒不必苦断断。
注:1、王新之,清末民初介休人。其他无考。


古槐志感怀
曾肇嘉

从来乡谊重枌榆, 逝水流光过隙驹。此树婆娑生意尽, 低徊古迹有今吾。
槐安国祚已频移, 土著无存怅远离。倘到故乡休倦步, 清阴夹道忆明时。
塔影参差入望中,芜城感赋意相同。蝉吟惊起南柯梦,记否何年作寓公。
想像当年手植王,韩宣嘉誉费平章。而今断碣摩挲处,凭吊文吟古战场。



注:曾肇嘉,清末民初贵州人。其他无考。

古大槐树志题词
吴人达

移民往事溯明初,故老相传记载疏。何物当年凭感触,大槐永系梓乡居。
某山某水话分明,乔木参天地以名。五百年来风雨蚀,更无高处一蝉鸣。
先生怀旧发幽思,重植南柯补志遗。有客还乡寻木本,新荫犹见子孙枝。
平道成荫护驿这,遍征题咏袭丹青。可知恭敬维桑意,留与千秋作纪铭。



注:1、吴人达,江苏泰兴人。其他不详。据《朱东润自传》(朱东润,江苏泰兴人,我国著名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书法家。)记述:吴人达也是泰兴人,据说初到山西得到伯雄哥一些帮助,后来为了宦海升沉,和伯雄哥闹翻了。四十年后我也见过吴人达,可算是言大而夸。那时泰兴的一位刘家请客,刘家谈起他们的祖父刘统勋也是一位孝廉公,可是一生不得志,后来郁郁而终,吴人达手挥卫生棒,肯定地说:“没关系。待我做篇文章,刻在集子里,刘大先生就可以不朽了。”这话说完,刘家的后人深深地一揖:“一切都烦吴老伯的清神。”事有不幸,半年之后,吴人达就死了,文章没有做,集子没有刻成,那位刘举人难免终于朽掉。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咏大槐树七绝三首(辘轳体)
卢福申



杨氏城边是我家,先人从此徙天涯。大槐树处留碑碣,胜迹名传问不差。
乔迁旧事近犹哗,杨氏城边是我家。老树婆挲生意在,游观此地客停车。
自徙山隈与水涯,曾经六百纪年华。槐株不朽分明在,杨氏城边是我家。
注:卢福申,清末民初洪洞人。其他无考。

咏大槐树七律二首
郭兆麟



右映汾流左玉峰,灵槐高矗郁葱茏。人依祖荫留佳话,树长孙枝失旧容。
不与桑田随世变,常怀梓里使人恭。而今坊额标嘉植,往事殷殷问老农。



移居豫鲁与幽燕,历尽明清数百年。乔木犹存思故国,清明不改庇遥天。
归来鹤化人民异,追溯莺迁父老传。靳柏堆青名胜在,大槐风景亦依然。



注:郭兆麟,清秀才,洪洞人。其他无考。

题大槐树迁民古迹(调寄念奴桥,用东坡《赤壁情古》韵)
郭兆禧



彼汾南去,浪淘尽,前代繁华风物。杨氏城边无处觅,广济丛林旧壁。夹道灵槐,迁乔胜迹,历久经霜雪。山川如昨,此邦时有人杰。遥想洪永当年,盈虚消息,徙民从此发。燕豫滁和,连海岱一体,荆榛夷灭。异国安居,前踪尽,话自渔樵白发,参天高树,群鸦还集明月。
注:郭兆禧,清末民初洪洞人,其他无考。
1、洪,指洪武年间。永,指永乐年间。

题大槐树五律一章
郭耀宗

策马临汾路,行行杨国东。稻花流水碧,柿叶夕阳红。
平道蝉鸣高,南柯喋梦通。几人谈胜概,玉树赋青葱。



注:郭耀宗,清末民初介休人。其他无考。

题大槐树七律一章
董演苏

劳劳亭畔夕阳迟,国士桥西水势危。荫碧交柯官驿静,花黄落影守宫疑。
秋风飘忽长安陌,夜月阴沉有道祠。商代五迁民志定,空桑等是证生伊。



注:董演苏,清末民初介休人。其他无考。

题大槐树五绝四章
赵德润

依郭二三里,长亭接短亭。桑椿俱可寄,群蚁说螟蛉。
当年初移民,襁负自西至。周道此经过,槐安谈故事。
古木半心空,新柯复生瘿。藉塘迎晚凉,风动婆娑影。
松柏几春秋,老槐才一息。南柯属附庸,万古杨候国。



注:赵德润,清末民初介休人。其他无考。

题大槐树七绝四章
董漳

古迹纷纷侈口传,碑铭款识觅残编。道傍馀荫留佳话,枝叶纷繁遍大千。
老树婆娑生感慨,木犹如此我何堪。百年强半光阴迅,夹道斜阳话酒酣。
古驿通衢大道旁,行行去去舍甚棠。剪圭封弟传闻外,华胄遥遥德孔长。
人民进化日蒸蒸,乔木堪将故国徵。叶落归根文献在,清明寒食诉黄陵。



注:董漳,清末民初介休人。其他无考。

题大槐树五律一章
梁泽英

不尽沧桑感,杨候故国来。一株乔木荫,万古守宫槐。
废驿馀亭垒,迁民溯草莱,即今经板下,贯酒且徘徊。



注:梁泽英,清末民初介休人。其他无考。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志》之四

题大槐树七律一章
张宗游

龙门未凿世洪荒,虎迹丛横草木昌。漂水重灾难讳鲧,殖民佳话竞谈黄。
汉家华胄堪遥溯,旧族苗顽只自伤。杨国故城槐坂下,恼鸦惊起噪斜阳。



注:张宗游,清末民初介休人。其他无考。

感赋大槐树馀兴寄呈韩次郊先生
蛰庐

君家宣子与嘉树,此树婆娑何所思。
我亦年来如此树,无多生意发枯枝。



注:蛰庐,清末民初介休人。(董重,清末介休城内人,是一位有名的学者,著有诗集《蛰庐诗存》、《介休九略》和《金石略》手抄本等,为民国《介休县志》编撰之一。)


又七古
梁续祖

杨候古国有乔木,婆娑老态枝叶秃。木犹如此人何堪,感慨系之志种族。
嗟嗟东西南北人,数千馀年天生民。海外罡风枯桑折,黑葚乱落俱怀新。



注:梁续祖,清末民初介休人。敕封空王古佛宝卷,民末民间教派宝卷,流传于山西介休,介休市博物藏手抄本(据民国九年梁续祖抄校本)。其他无考。

又七绝
温大勋

大槐生意欲婆娑,为问人间世若何。十二万年开辟事,殖民谈话说南柯。



注:温大勋,清末民初介休人,其他无考。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古大槐树七绝三首
李克宽

芽杈奇特剩枯身,无复南柯梦里人。只有深根生气在,来年常放一枝春。
心无一物已全空,老杆盘龙势倍雄。阅尽世情归渗淡,奇形怪状画难工。
无心与物竞鲜妍,化雨滋培不计年。漫道干枯生意歇,尚留枝叶长风烟。



注:李克宽,字子让,长治市土木苍人。民国初年结业于山西第四师范,曾任和顺县区长,长治高小教员,善诗文,解放后逝世。

又七律一首
前人

参天拔地几千春,老干丫杈倍足珍。得免斧斤全节概,饱经霜雪尚轮囷。
看过历代兴亡局,难问当年植树人。若早被搜成大厦,变应随例作灰尘。




咏大槐树
邓镇卿

蔽日干霄夹道阴,昏时频集旧喧禽。迁民古语犹传耳,直令行人说到今。



注:邓镇卿,清末民初山西汾城人。其他无考。

咏大槐树
李云千

昔铸上升鼎,又刻封禅碑。金石邀鉴赏,树岂无摛辞。
阴阴夹道绿,培植定何时。迁民传古语,诚哉不我欺。
水源与木本,概然动遐思。爱而不忍伤,差比甘棠遗。
试稽手栽者,惜乎未传谁。攀条再三欢,胡为此栖迟。



注:李云千,清末民初山西汾城人。其他无考。

题大槐树应髭师命
王鸿顺

咫尺杨候国,驱车几度经。槐馀明代绿,山接霍峰青。
古寺空遗址,丰碑孰勒铭。无须感离索,大地一浮萍。
唐封欣未远,千古此河山。树是何年植,人从隔代远。
小亭汾水曲,孤塔夕阳间。父老聊情话,浮文一例删。



注:王鸿顺,清末民初简县人。其他无考。

题大槐树
冉光荣



祖籍燕京,寄居上党,舅氏沁源望族。尚由舅家绕观九曲黄河于龙门三浪间,道经霍山之南,平阳之北。渠塘掩映峦坳互列,绿荫隐隐中遥见雉堞参差,询及行人,始知为洪洞大槐树之旧迹也。因念荣父尚言先世亦家于此,不禁代前人发一去国怀乡之感,略题数语,借著行踪,工拙所弗计之。

指点三人路,高槐近夕阳。山环兼水绕,草碧更花香。柯老阴弥茂,年深气更苍。停鞭曾借问,当日是同乡。乌鸦老去情犹在,古迹存时景倍新。丁令威仙飞不到,侬凭华表唤频频。
注:冉光荣,女师范生,清末民初,其他无考。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19:1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550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