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马甲

请在下面输入您的马甲帐号信息, 然后点击 "添加" 按钮. 马甲信息添加后不能修改, 如果您修改了马甲的密码或安全提问, 请删除这个马甲并重新添加.
注意,每添加一个马甲收取工本费 200 金钱

用户名
密码
 
安全提问
回答
 
附加设置  
 



标题: [转载] 《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志》之一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分享到:

题大槐树
耿阳女史

高塔孤县夕照边,古槐遗迹已成烟。道旁赖有丰碑在,留话苍桑五百年。



注:耿阳女史,清末民初,其他无考。

古大槐树杂志题词
孙奂仑



汾上白云时往还,十围种树已荒烟。驿亭断碣摩挲处,旧事犹传五百年。



浥露含烟别样娇,南柯分植长新条。青青也似临淮柳,能向风前试舞腰。



文章点缀费搜寻,思古幽情一往深。片土能生香国色,忍教胜记付销沉。



洪崖宦辙我曾经,种柳栽花梦亦清。今读使君古槐志,前尘回首不胜情。



注:孙奂仑,字药痴,清末民初河北玉田人,清拔贡,民国初年任洪洞知事,后任山西民政厅厅长。

题大槐树遗迹
陈元栋

安土从来重远迁,有明遗恨至今传。依稀父老灯前话,不比盘庚上下篇。
漫言此树竟婆娑,俯仰低徊感慨多。千载快心刘季事,还乡得唱大风歌。
十亩浓荫促远行,攀条犹胜柳枝轻。此中可有桓温在,来赠将军衣锦名。
异地相依长子孙,枌榆遥望上朝暾。朱家寸土今何在,争及遗黎有故国。
物换星移不计春,衔杯何处吊前民。古今几醒南柯梦,记否槐安早笑人。
移粟移民计已非,相沿陋策自贻讥。当年化鹤知谁是,尚说南山有令威。
一时甲士解轮金,留结云山义气深。六百年来馀荫在,同胞原有爱乡心。
重提往事作参观,选韵征诗兴未阑。欲广王家无限意,清荫培与世人看。



注:陈元栋,清末民初贵州人。辛亥革命时期陈元栋为贵州自治学社、宪政预备会、宪友会、宪政实进会、政学崇实会等五个组织中的领导人之一。其他无考。

古大槐树歌
张淑琳

冀州底定自神禹, 声华文物重千古。 尔后相传数千载, 生口蕃殖民生苦。
大明有国廿一年, 移民大计出户部。言者郎中刘九皋, 侍郎杨清议水乳。
遂令潞泽二州民, 告愿豫燕辟榛莽。岁次洪武记甲戊, 迁者一百六十户。
始有沁民张从整, 应募后军都督府。佥事(徐)礼给田钞, 回沁更募相继武。
五年李徐1再上言, 验报确往迁之数。彰德卫辉及广大2, 东昌开封立新坞。
为户五百九十八, 安土服俗不噢咻。十年之后效大著, 部使更核晋丁簿。
太原平阳两府属, 泽潞辽沁汾州五。地狭人稠生计难, 分其丁口实畿辅。
永乐二载令始行, 万户北京客为主。我尝三复顾氏书, 兹举始末如亲睹。
遥想募集遣送时, 四方男妇真逢午。官家定有董理人, 约其指地此焉聚。
洪洞野外广济寺, 行人共认大槐树。他乡安乐虽忘归, 此事传闻尚周普。
尔来历年过半千, 庙宇早圯树亦腐。惟留经塔尚巍然, 遗迹有待后人补。
清末我赴长安道, 盘桓塔下几摩抚。民国纪元历四五, 我复三度经兹土。
华表焕然临通衢, 茶亭碑碣新建竖。借问路旁作者谁, 佥称邑人景尔宇。
我虽未识景君面, 雅事令人眉飞舞。我闻辛亥义旗举, 娘关败衄遭外海。
客军长驱下晋南, 兵燹遍地等豺虎。独经杨邑(焰)骤敛,数典弗肯忘其祖。
献忠致敬张恶子, 梅冈3未被黄巢虏。盗贼尚知报所出, 岂特郑国有原圃。
抑闻元魏分东西, 后周武帝幸大卤。曾移并州四万兵, 安插化为关中伍。
展转迁徙布全国, 愿各细考氏族谱。


注:张淑琳(1882~1954)字毅蕃,山西五台人。中癸卯科举人,少年高第,一乡为荣。与续桐溪相识,结为至交。经续介绍,参加了同盟会。翌年,在太原担任晋阳日报总编辑,经常撰写一些介绍进步文化和科学知识的文章。30岁时,赴北京会试,授内阁中书,调山西筹办处任自治报总编辑。1912年,由郭象升介绍,又担任山西省民军通志局编辑,宣传革命。1917年,任省议员,后任教于山西工业专门学校、山西教育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淑琳返原籍。解放后,被聘为山西文史馆顾问。1954年10月逝世,终年73岁。
1、李徐指佥事李恪、徐礼。
2、广指广平,大指大名。
3、梅冈意指黄梅、黄冈。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古大槐树歌
史书言



盘庚都毫成五邦,敩民涉河迁为良。庶殷徙洛号新邑,涧东历西营周疆。
梁惠尽心重民食,移居河东救岁荒。秦皇并吞拓帝业,十万家杰实咸阳。
自古移民多政策,粤稽经史备且详。吾洪亦有迁民事,幽燕豫鲁皆远至。
稗官野史多散佚,邑乘从未载一字。父老传说尚缺鉴,点行曾由广济寺。
有大槐树今婆娑,维桑与梓即其地。昔去桑梓路迢迢,所向迁意皆乐郊。
孙曾递衍五百载,前明前清历两朝。而今安宅成土著,不随萍迹波飘摇。
殖民有地扩民族,俨如南洋诸华侨。华侨居外历年久,爱我祖国情何厚。
洪民迁徙不一方,须记本籍在山右。文献通考实录存,洪永之间曾出走。
新修县志已采入,数典何至忘其祖。复建古大槐树碑,大槐千古名不朽。
树犹如此人何堪,我常摩娑不释手。今年畿辅旱成灾,灾黎转笮尽西来。
回乡相见不相识,但道家是大槐树。槐叶零落秋萧琴,绕树三匝空徘徊。
无枝可依仍荡析,嗷嗷鸿雁鸣声哀。
吁嗟乎!
莽莽神州廿世纪,大同主义方倡始。谁非黄帝之子孙,四海兄弟原一体。
何分远近与新疏,人有饥溺皆由己。况询籍贯在一乡,当年陈朱或孔李。
睦姻任恤礼宜然,肥瘠宁忍秦越视。愿得遍种灵槐千万株,使人广庇福荫大欢喜。

注:史书言,清末民初,其他无考。

题大槐树七律
谢师菼



槐花不复灿黄金, 老树无存寄慨深。此是前民迁徙外, 每怀馀荫别离心。
沧桑改变情难迁, 碑碣摩挲事可寻。台阁参差坊自古, 重新宝刹集丵林。



仆夫载道马蹄骄,不见槐荫透碧霄。聊当午风谈轶事,几经庚伏历前朝。
浮屠数级斜阳外,华表千年古迹销。万里长征人在否,好凭史乘采风谣。



注:谢师菼,清末民初贵州人,其他无考。

予幼闻古大槐树为明代迁民之处,顾遗迹元存,想像而已。景君乐宇募资重修,建坊竖碑,并征集诗文,爰赋二律志庆。

刘大观

闻将逸事话前朝,佳木葱茏迹未销。龙干盘拿疑攫地,虬枝偃蹇欲凌霄。
星罗棋布人千里,水秀山明路一条。最爱西风残照里,乱蝉声曳马蹄骄。
漫将生意感婆娑,赢得征人笑语多。相宅已成新里第,还家犹念旧山河。
百年乔木安无恙,一曲汾流静不波。珠玉在前休自愧,放怀且唱打油歌。



注:刘大观,字宾于,清末民初洪洞人,增贡生,光绪末年曾充江苏候补知县

古大槐树歌
韩坰

景君既为古槐志,欢我更作古槐歌。古槐之古不可见,下笔其如古槐何。
昔在洪武方初叶,徙民政策殊恒科。维时邑民称繁庶,颇苦田少而丁多。
廷字佥曰徙之便,北实齐豫南滁和。北平之徙自永乐,名则保安实烦苛。
吁嗟小民重家室,讵忍弃之填洪河,大槐叶然当道左,广荫盈亩交枝柯。
当徙者众萃于此,一麾去之勿蹉跎。富者连骑并结轸,贫者担簦复荷蓑。
少者呱呱方在抱,老者星星鬓已皤。作客长辞汾水曲,还乡梦寄洪崖阿。
从此南北各分散,天汉落落群星罗。子孙繁衍经数世,有时下马重经过。
古槐轮囷不得见,相传已付汾流波。树侧古刹亦灰尽。浮图百尺高巍峨。
行人到此增欢息,但见秋风动黍禾。辛亥北军方南下,长枪利刃相鸣磨。
军容肃然加悚敬,刚健一化为婀娜。五百年前家于此,闻诸故老空追摩。
桑梓之乡宜保障,牛酒况足化干戈。景君家此增感激,搜考遗闻无差讹。
建亭竖碣工占缀,玉峰黛色堆青螺。我今饥驱且累载,文字无益空坎坷。
桑田沧海忽变幻,世界俨如一刹那。安得归去古槐下,与君终朝觞咏相婆娑。



注:韩坰,清末民初洪洞县人。民国五年曾参与修纂《洪洞县志》。其他无考。

题大槐树古迹(用杜甫《送孔巢父》韵)
尉浚

临水孤村数家住,村树苍苍凝烟雾。云间石塔语风铃,传闻兹有大槐树。
陶唐旧壤生齿繁,椒柳盈菊朝复暮。有时编户实边疆,星火飞檄促登路。
前明更番义徙民,征文考献知其故,槐荫话别几沧桑,古刹荒凉委草露。
景君乐宇挂冠馀,建亭竖碑污莱除。遗址遥遥阅两代,为树无存存以书。
过客傥逢尹1王2李3,见兹感慨当如何。



注:尉浚,清末民初洪洞人,其他无考。
1、尹指侍郎尹元孚,字会一(1691-1784),河北保定博野人。幼年丧父,家景贫寒,母严如师,他也励志读书,终有所成,著作颇丰,所著《君鉴》、《臣鉴》、《女鉴》、《士鉴》、《增定洛学编》、《北学编》。对家母十分孝奉,乾隆八年,高宗特赐太夫人制诗及楹联。
2、王指相国王伟人(这里所言疑为王士祯,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博学好古,清初杰出诗人,诗为一代宗匠,官至刑部尚书。)
3、李指检讨李天生((1636-1723),揭西县大溪镇人。乐善好施,史上有记载的是,他独资建了原曲湖新寨前的永济桥,修建了新塘埔石路。康熙壬辰年夏天,潮汕发生百年罕见水灾,田园失收,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李天生开仓捐献稻谷千余石,振济灾民,又广施棺木,使生者得救,死者不致暴尸荒野。

过古大槐树下与父老谈迁民事有感
李登云

拱把之桐梓,惟在得所养。终朝三徙之,生机已多枉。
树木通树人,其理本无两。老氏贵自然,所见本非罔。
惟古陶唐氏,帝力安所仰。耕鉴乐有馀,鼓腹而击壤。
后王勤远略,开疆务宽广。边庭闃无人,孰为开棒莽。
徙民以实之,碌碌逐尘鞅。言衙非所习,举止多差爽。
草木辞本根,生理无久享。民气日以浮,太平空有象。
苟以遂其生,安计离居荡。或曰姑舍是,此义未足仗。
方今世大同,万事殊理想。重洋九万里,揽之不盈掌。
况且一域中,来去何怅惘。且未知当前,奚暇咎既往。
言之各成理,君子贵不党。二说且并存,沽酒共欣赏。
颓然卧间亭,槐隙月初上。



注:李登云,清末洪洞人,丙子举人,授伪从事。其他不详。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七言律二首
李大魁



邮亭高盖绿成阴,翠影森森岁月深。数百年来民集地,几千里外客归心。
西环碧水横汾渡。东绕云峰露玉岭。不有后贤能继美,千秋古迹已销沉。



春来杨柳绿绿绿,无限游人感别离。地主有情留泽远,客心靡定计归迟。
风清入座茶消渴,日暮停骖马欲嘶。每睹芳丛追往事,玉峰回首势参差。



注:李大魁,清末洪洞人。1904年经过考核选拔,山西武备学堂选取李大魁等20人去日本留学。后来加入同盟会。其他不详。

题大槐树
岳嵚

一经迁徙去禽昌,北辙南辕各一方。燕子重来春社候,槐花犹是昔时乡。
柯分枝别阴弥茂,瓞衍树繁泽孔长。几度行人闲驻马,塔铃不语对斜阳。



注:岳嵚,清末民初洪洞人。其他无考。

抚大槐树有感
王恺

天教民地两相参,故尔迁徙各北南。槐树于今留佳迹,犹烦过客屡停骖。
高车驷马焕光荣,久向他乡过此生。讵意家山风景红,红莲香绕水边城。
老鹳窝傍是我家,一为迁客遍天涯。每适夏午重经过,且喜槐阴夹道遮。
游人何日跨归鞍,去里应知返里难。临水有亭聊小坐,槐风吹彻不胜寒。
聚散无常虽是缘,当年分手意缠绵。即今五百馀年后,回溯迁民尚惘然。



注:王恺,清末民初洪洞人。

咏古大槐树处七律四章(用渔洋《秋柳》韵)
贺椿寿



古槐牵惹别离魂,投止征人欲望门。北郭新亭曾息影,南柯旧梦已无痕。
桃源鸡犬谁为主,草泽英雄沿有村。五百年来遗爱远,试将民族与君论。



不知历遍几星霜,空忆荫浓半亩塘。石壁琳瑯披绿字,浮图经典压青箱。
秋风游子歌骊曲,春梦何人谒蚁王。太息蝉声无觅处,驿亭犹话古时坊。



屈指秋风应授衣,乍看城郭是耶非。林宗祠畔阴依旧,景叔庭前绿已稀。
此日虬龙交翠舞,何年辽鹤向空飞。眷怀故国望乔木,桑梓敬恭愿莫违。



苔岑相契复相怜,往事陈陈已化烟。百世根本邀葛庇,四方兄弟感瓜绵。
梁间乳燕归今日,塞上征鸿忆昔年。试向城南城北望,有人伫立夕阳边。



注:贺椿寿,清末洪洞县人,民国五年曾参与修纂《洪洞县志》。

访大槐树古迹
武春荣



乔木堪兴故国思,迁民往事尚留遗。重寻汉代枌榆社,如读唐风栲杻诗。
梓里追丛怀盛迹,杨候锡土忆前时,老槐记念今犹在,游子归来读古碑。



汾水之滨古道旁,大槐旧址映斜阳。窝称老鹳曾迁客,屋止飞乌久别乡。
乙昔抚疏同荫樾,迄今爱戴比甘棠,行人返里寻遗迹,父老想逢话梓桑。



迁民昔日四方游,老树婆娑眼底收。唱罢骊驹成往事,言旋黄鸟写离爱。
丰碑矗立遗风在,经塔高悬古迹留。日暮乡关人过坊,追怀古木意悠悠。



异乡客至认同乡,祖籍初分隶古羊。荟萃人群称乐土,迁移种族到遐方。
当年应抱离居感,乔木铖留异代芳。先世钓游知此处,几番啸傲在沧浪。



注:武春荣,字华堂,号杏村,清末民初洪洞县人。光绪间拔贡,历任洪洞清徭局董事,催办四年公债委员。工书法,能文章,民国五年曾参与修纂《洪洞县志》。大槐树碑文为其所书。

顶部
和气生财
秀才
Rank: 2


UID 949
精华 0
积分 1696
帖子 403
威望 19
金钱 945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1
状态 离线

访大槐遗迹
李荫昌

禾黍油油古道中,大槐遗迹已成空。新荫远引汾流碧,孤塔高衔夕照红。
此日征人还驻马,当年中泽集飞鸿。休言迁徙非长策,绵瓞繁树一例同。



注:李荫昌,清末民初洪洞人,其他列考。

访大槐树古迹
王祖侗

(以下遗失)
夹道清渠路不迷,古槐遗迹画桥西。闲亭小憩联情话,短碣犹存认旧题。
驿路遥通汾水曲,浮屠高与霍峰齐。时清无复迁民事,寄语林鸟莫乱啼。
过客真如丁令威,绿杨城郭是耶非。剧怜乔木留嘉荫,好引征骖认故扉。
五百年前从此去,数千里外一来归。濒行赠别无多语,珍重乡关莫暂违。



注:王祖侗,字运生,洪洞人,清末留学日本。


序一



(以上遗失)我心之所欲,摛藻铺棻,珠玉满纸,名曰《洪洞古大槐树志》征序浼余。余惟慕人怀树甘棠且犹弗剪,况吾侪世系所承,瓜瓞绵衍,开源自本者乎。爰缀数语,以榆杨诸君子表古之雅,怀籍伸不佞,景仰先正之夙志耳。

民国十年六月五台赵戴文误解于山西陆军第四混凝土成旅司令部。

注:赵戴文(1866-1943),山西五台东冶镇人。字次陇,号清凉山人,学者。太原晋阳书院肄业,190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宏文师范学院。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与阎锡山共同筹建太原同盟会核心组织,参加了太原辛亥起义。国民党员,阎锡山的军师、宰相。官至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内政部长、监察院长。民国以后的晋绥军将校多出其门。


序二



丁巳春,景君尔宇出其累辑《古大槐树志》,以书浼余为之序。古大槐树者,相传为前明迁民遗迹,在邑之北郭外,岁久无存。今存惟一塔,巍然高矗云际,其余则不可复识矣。夫人世沧桑,或数十年而易,或数百年而易,甚且瞬息千变至于不可胜记,况夫一木之微亦复何惜,而必姝姝焉。悦其故迹,欲托诸文字以祈,传至无穷,何所见之不广乎,不知此正民族思想之所系也。古时人民聚族而居,非有大故不轻徙。其乡间有仕官行役不得已,而抛弃乡里则为之上者。念其父母之养体,其家室之思设、之礼,以遣之作,为诗以劳之,故其民安重不迁。而风化以成,风化既成,则虽经数千百年而不易。今者考迁民之遗事,已数百年于兹矣,迁徙者之子孙,其繁衍于他乡者,亦不知其几何世矣。而溯其始迁,或载之族谱,或传语乡人,则必以大槐树为徽志焉。偶尔经过其地,则必流连慨慕,怵然动其,木本水源之思而不能自已。然则此树之关系于民族思想者,为何如耶宜乎。景君为之募赀建坊树碑,并遍征题咏累为一册,以永吾人乡之思于无极也。余与景君为旧姻,而君为尊,行谊不可辞,因备述民族关系之重,以见古今风尚容有不同,而桑梓敬恭之谊则未尚不同也。
中华民国六年邑人韩坰序于平定阳泉保晋矿务公司

注:韩坰,清末洪洞县人。民国五年曾参与修纂《洪洞县志》。

序三



民国肇造之二年,景君尔宇自山左解组归田,因鲁、豫人道其先世里居多谓迁自吾邑之大槐树。不忍古迹之湮,而无闻于后也。爰搜诸邑儒、残编、杂俎,旁求父老轶闻。谋诸邑绅按遗址重加修茸,塔前新建亭楼牌坊,工既竣,勒石纪之。是年冬,余滥竽公署得景君辑《古大槐树志》俯而读之,见其考证详明,设置周备,洵足永人,故国之思于无穷,余因之有感受矣。古之人聚族而处不轻去,其乡故一经迁徙,则虽历数世,或数十世之久,而睹其乡树犹忻然,色喜以为此轮囷而拳曲者,固吾先人之所盘桓体憩而不忍去者也。顾安可任其剪伐,致今无闻于后乎?今者五洲大同,欧美非澳之远不啻,户庭流离转徙千百年后,必有莫详其所自迁者。景君生际此世,独留心于前代之遗迹,而表明之,而张大之,惟恐不至,则景君亦犹行古之道也夫。
民国六年仲春邑人马汝骐序于槐荫山房。

注:马汝骐,清末洪洞县人,其他无考。

顶部
蓝魔之泪1
秀才
Rank: 2



UID 3092
精华 0
积分 1311
帖子 113
威望 0
金钱 68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不错,支持下  

顶部
七方晴河
楼客




UID 13700
精华 0
积分 506
帖子 46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说的不错  

顶部
渠黄畅明
楼客




UID 10957
精华 0
积分 638
帖子 58
威望 0
金钱 0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看看..  

顶部
紅箋小字
秀才
Rank: 2



UID 3163
精华 0
积分 1655
帖子 141
威望 0
金钱 104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努力~~各位。。。  

顶部
启明
秀才
Rank: 2



UID 2856
精华 0
积分 1223
帖子 111
威望 0
金钱 2
贡献 0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6-2
状态 离线
不错!  

顶部
龙骧虎视深堑
楼客




UID 7705
精华 0
积分 584
帖子 53
威望 0
金钱 1
贡献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4
状态 离线
应该加分  

顶部



京ICP备07018629号
本站QQ群69392608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9 00:2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资源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XML
Processed in 0.08681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站长 - 精简版 - 手机版